關鍵字搜尋 進階搜尋 領域學科: 領 域 請選擇領域別 語文領域-國語文語文領域-英語文語文領域-本土語文(閩南語文)語文領域-本土語文(客家語文)數學領域自然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綜合活動領域科技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社會領域本土語(閩東語)本土語(原住民族語)新住民族語臺灣手語請選擇領域別請選擇領域別語文領域-國語文語文領域-英語文語文領域-本土語文(閩南語文)語文領域-本土語文(客家語文)數學領域自然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綜合活動領域科技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社會領域本土語(閩東語)本土語(原住民族語)新住民族語臺灣手語 學習階段 請選擇學習階段 請選擇學習階段請選擇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請選擇學習內容 請選擇學習內容請選擇學習內容 學習表現 請選擇學習表現 請選擇學習表現請選擇學習表現 議 題: 請選擇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能源教育家庭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資訊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閱讀素養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請選擇議題請選擇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能源教育家庭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資訊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閱讀素養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核心素養: 請選擇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請選擇核心素養請選擇核心素養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年度期間: 請選擇年度期間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 請選擇年度期間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製作單位: 請選擇製作單位 本院 其他 請選擇製作單位請選擇製作單位本院其他 搜尋方式: 精確 模糊 註冊 / 登入 服務導覽
影片標題106年夏日樂學紀錄片(方案一)苗栗縣南湖國中 影片說明 以推展本土語文課程,結合地方資源,辦理活動式、生活式課程,使學生主動學習本土語文,體驗文化之美。 滿意度調查 收藏 檢舉 下載影片後設資料 × 本影片完整講稿106年夏日樂學紀錄片(方案一)苗栗縣南湖國中 苗栗縣南湖國中位在大湖鄉 雖然觀光農業興盛 社區居民以客家族群為多 大湖地區家長多務農 以種植經濟作物,如草莓、水梨等為主 把英文忘記好不好,不要一直用英文想 不要想到這個是「D」,這個「ㄉㄜ」 這是 「ㄎㄜ」 可以用英文去幫我們想想看它的發音 自然發音法 今年的夏日樂學活動課程中 南湖國中的師長們特別規劃 以客家語言文化為主題的特色課程 創新課程模組,引進社區資源 讓同學們能具備 本土文化的基本素養及自主學習能力 並且期盼同學們透過夏日樂學課程 找回屬於年輕人的自信 來你看,看老師這顆 放在手上,輕輕的,不是合在一起 有點懸空,把它搓圓圓的 大概十次到二十次左右 越搓它會越圓,這叫搓湯圓 有沒有問題? 這個客家湯圓在我們客家人 代表的意義是一個圓滿 圓圓滿滿 主要是在農耕或者是一些嫁娶 甚至於新居落成 都用湯圓揉成圓圓的意思 代表整個工作到一個段落 團圓圓滿的意思 傳統的客家人對於稻米 有這一份濃厚的情感 辛勤耕作,只求得一家大小的溫飽 美食當前,總是能吸引眾人的注意 因此南湖國中的師長們特別安排 製作客家米食的課程 讓同學們在夏日樂學的活動中 透過美食來認識客家文化 好吃! 我們就用傳統的方式 來做我們的客家麻糬 就是打粢粑 用鎚的方式讓它的黏性產生 那我們的做法是 準備這個椿臼 這是客家人傳統的一個工具 我們先塗一點沙拉油當防黏的東西 接下來,我們要蒸好的糯米飯倒進去 就要靠兩位工匠慢慢用你們的協調度 把它鎚到有黏性 由於客家祖先早期生活較窮困 主食原料大多是糯米 因糯米很容易就有飽足感 而現今為延續客家粄食文化 已經改良發展出多元的米食風貌 為了讓同學們體驗 最傳統的客家粢粑製作方式 特別邀請 社區的阿公阿婆到學校 親自示範使用木椿臼 帶領同學們從搗米開始 體驗親手製作客家粢粑 最後將香Q可口的粢粑裹上花生粉 今年夏日最香甜的滋味 將深刻在同學腦海中 客家菜包有沒有吃過? 那請問一下客家菜包什麼時候會吃 每天早上 清明節的時候 對! 原則上是清明節在祭祖的時候 我們客家人會用這個來 當作祭祖的一個供品 那老師示範一下 客家菜包粿要怎麼操作 這餡有蘿蔔絲,有沒有? 蝦米、絞肉還有一些些的豆乾跟香菇 同學覺得好不好吃? 超好吃的! 那我們第一步先把皮壓扁 要很薄嗎? 對,皮薄餡多 我們加入二十克的餡料 接下來,我們要怎麼把它包起來? 客家菜包也是客家米食文化的代表之1 外皮以米食製作,內包蘿蔔絲、蝦米等 菜包是傳統客家人最拿手的節慶米食之一 客家人相信艾草有辟邪作用 因此南湖國中同學們將艾草加入菜包的外皮 綠色的外表除了能趨吉避凶 同事們也同時吃進了傳統客家精神 老師更利用大家動手包菜包的時候 向同學們解說客家文化及客家話用語 例如客家菜包因外型猶如早期裝豬的竹籠 因此客語的俗稱「豬籠粄」 讓同學們在品嚐美食之餘 學習客語也學習文化 客家菜包,讚! 爆竹一聲除舊歲 幾近失傳的客家竹筒炮 在南湖國中的夏日樂學課程重出江湖! 客家竹筒炮的原理是將孟宗竹竹節掏空 然後在底部鑽一個引火孔 把適量的電土和水放進竹筒產生乙炔 引燃後便會在竹筒內發生氣爆產生爆炸聲響 我們今天要做的是推桿棚 桿頭這個東西呢,以前是非常重要的農資 在臺灣消失快30年的 客家農村裝置藝術「推桿棚」 在今年南湖國中的夏日樂學課程中 再次現身 稻穀採收後的稻桿用途很廣 乾燥稻稈可在冬天給牛隻當食物 也可鋪設屋頂防漏或當成燃料使用 而在時代演變下 年輕一代很少人見過巨大的稻草堆 藍染,是國語文的說法 在早期客家話沒有藍染這個詞 我們直接就是「染布」 就是把布拿來染色 「染布」「染色」 染液怎麼來? 它是在我們植物中去淬鍊過來的 早期呢 因為「染布」是很多植物都可以染色 比如說像: 咸豐草、鼠狼 提到客家文化的服飾 除了藍衫及花布外 藍染也是一個重要的象徵 藍染曾是台灣人重要的資源 在1880年臺灣外銷產業中排名第一 製造藍染原料的植物有馬藍、木藍等植物 採用傳統發酵法製作藍靛染液 雖然天然染液氣味刺鼻 但在老師的指導下 同學們家棉布折疊、扭曲、綑綁、泡水後 進入染液中進行搓揉上色 反覆二至三次便能在棉布上留下美麗的印記 最後完成的成品掛在陽光下曬乾 如旗幟般隨風飄揚 南湖國中的同學們在今年的夏日樂學課程中 除了傳城鄉土技藝外 也在客家文化中找回學習的自信及樂趣 期望同學們人發揮年輕人的創意,深耕在地 協助客家文化永續發展 閱讀完整講稿 關於 分享 製作者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類型 影片 製作年份 2017 關鍵字 / 詞 夏日樂學,暑假,在地文化,整合式學習方案,克家語,南湖國中 授權方式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領域 綜合活動 學習階段 四 學習表現 2d-Ⅳ-2 欣賞多元的生活文化,運用美學於日常生活中,展現美感。 議題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instagram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社群 本篇影片資源網址 上一則 下一則 回列表頁 × 檢舉原因: × 影音檔案播放路徑 mpd 播放路徑1 m3u8 播放路徑2 會員專屬功能 × 請先登入會員,方能使用該功能 登入愛學網簡單快速,愛學網提供豐富教學影片資源,會員登入後有課程地圖、虛擬教室、收藏教學影片、下載教學影片、下載教學手冊...等,提供老師及學生更多更完整的教學功能。
影片標題106年夏日樂學紀錄片(方案一)苗栗縣南湖國中 影片說明 以推展本土語文課程,結合地方資源,辦理活動式、生活式課程,使學生主動學習本土語文,體驗文化之美。 滿意度調查 收藏 檢舉 下載影片後設資料 × 本影片完整講稿106年夏日樂學紀錄片(方案一)苗栗縣南湖國中 苗栗縣南湖國中位在大湖鄉 雖然觀光農業興盛 社區居民以客家族群為多 大湖地區家長多務農 以種植經濟作物,如草莓、水梨等為主 把英文忘記好不好,不要一直用英文想 不要想到這個是「D」,這個「ㄉㄜ」 這是 「ㄎㄜ」 可以用英文去幫我們想想看它的發音 自然發音法 今年的夏日樂學活動課程中 南湖國中的師長們特別規劃 以客家語言文化為主題的特色課程 創新課程模組,引進社區資源 讓同學們能具備 本土文化的基本素養及自主學習能力 並且期盼同學們透過夏日樂學課程 找回屬於年輕人的自信 來你看,看老師這顆 放在手上,輕輕的,不是合在一起 有點懸空,把它搓圓圓的 大概十次到二十次左右 越搓它會越圓,這叫搓湯圓 有沒有問題? 這個客家湯圓在我們客家人 代表的意義是一個圓滿 圓圓滿滿 主要是在農耕或者是一些嫁娶 甚至於新居落成 都用湯圓揉成圓圓的意思 代表整個工作到一個段落 團圓圓滿的意思 傳統的客家人對於稻米 有這一份濃厚的情感 辛勤耕作,只求得一家大小的溫飽 美食當前,總是能吸引眾人的注意 因此南湖國中的師長們特別安排 製作客家米食的課程 讓同學們在夏日樂學的活動中 透過美食來認識客家文化 好吃! 我們就用傳統的方式 來做我們的客家麻糬 就是打粢粑 用鎚的方式讓它的黏性產生 那我們的做法是 準備這個椿臼 這是客家人傳統的一個工具 我們先塗一點沙拉油當防黏的東西 接下來,我們要蒸好的糯米飯倒進去 就要靠兩位工匠慢慢用你們的協調度 把它鎚到有黏性 由於客家祖先早期生活較窮困 主食原料大多是糯米 因糯米很容易就有飽足感 而現今為延續客家粄食文化 已經改良發展出多元的米食風貌 為了讓同學們體驗 最傳統的客家粢粑製作方式 特別邀請 社區的阿公阿婆到學校 親自示範使用木椿臼 帶領同學們從搗米開始 體驗親手製作客家粢粑 最後將香Q可口的粢粑裹上花生粉 今年夏日最香甜的滋味 將深刻在同學腦海中 客家菜包有沒有吃過? 那請問一下客家菜包什麼時候會吃 每天早上 清明節的時候 對! 原則上是清明節在祭祖的時候 我們客家人會用這個來 當作祭祖的一個供品 那老師示範一下 客家菜包粿要怎麼操作 這餡有蘿蔔絲,有沒有? 蝦米、絞肉還有一些些的豆乾跟香菇 同學覺得好不好吃? 超好吃的! 那我們第一步先把皮壓扁 要很薄嗎? 對,皮薄餡多 我們加入二十克的餡料 接下來,我們要怎麼把它包起來? 客家菜包也是客家米食文化的代表之1 外皮以米食製作,內包蘿蔔絲、蝦米等 菜包是傳統客家人最拿手的節慶米食之一 客家人相信艾草有辟邪作用 因此南湖國中同學們將艾草加入菜包的外皮 綠色的外表除了能趨吉避凶 同事們也同時吃進了傳統客家精神 老師更利用大家動手包菜包的時候 向同學們解說客家文化及客家話用語 例如客家菜包因外型猶如早期裝豬的竹籠 因此客語的俗稱「豬籠粄」 讓同學們在品嚐美食之餘 學習客語也學習文化 客家菜包,讚! 爆竹一聲除舊歲 幾近失傳的客家竹筒炮 在南湖國中的夏日樂學課程重出江湖! 客家竹筒炮的原理是將孟宗竹竹節掏空 然後在底部鑽一個引火孔 把適量的電土和水放進竹筒產生乙炔 引燃後便會在竹筒內發生氣爆產生爆炸聲響 我們今天要做的是推桿棚 桿頭這個東西呢,以前是非常重要的農資 在臺灣消失快30年的 客家農村裝置藝術「推桿棚」 在今年南湖國中的夏日樂學課程中 再次現身 稻穀採收後的稻桿用途很廣 乾燥稻稈可在冬天給牛隻當食物 也可鋪設屋頂防漏或當成燃料使用 而在時代演變下 年輕一代很少人見過巨大的稻草堆 藍染,是國語文的說法 在早期客家話沒有藍染這個詞 我們直接就是「染布」 就是把布拿來染色 「染布」「染色」 染液怎麼來? 它是在我們植物中去淬鍊過來的 早期呢 因為「染布」是很多植物都可以染色 比如說像: 咸豐草、鼠狼 提到客家文化的服飾 除了藍衫及花布外 藍染也是一個重要的象徵 藍染曾是台灣人重要的資源 在1880年臺灣外銷產業中排名第一 製造藍染原料的植物有馬藍、木藍等植物 採用傳統發酵法製作藍靛染液 雖然天然染液氣味刺鼻 但在老師的指導下 同學們家棉布折疊、扭曲、綑綁、泡水後 進入染液中進行搓揉上色 反覆二至三次便能在棉布上留下美麗的印記 最後完成的成品掛在陽光下曬乾 如旗幟般隨風飄揚 南湖國中的同學們在今年的夏日樂學課程中 除了傳城鄉土技藝外 也在客家文化中找回學習的自信及樂趣 期望同學們人發揮年輕人的創意,深耕在地 協助客家文化永續發展 閱讀完整講稿 關於 分享 製作者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類型 影片 製作年份 2017 關鍵字 / 詞 夏日樂學,暑假,在地文化,整合式學習方案,克家語,南湖國中 授權方式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領域 綜合活動 學習階段 四 學習表現 2d-Ⅳ-2 欣賞多元的生活文化,運用美學於日常生活中,展現美感。 議題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instagram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社群 本篇影片資源網址 上一則 下一則 回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