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標題105年度品德教育資源網教案分享《我要學習喜歡》─許雅惠老師
影片說明 我要學習喜歡(104年度品德教育徵稿─活動設計類入選作品) 主題:負責盡責、賞識感恩 一、緣起 2014年1月16日《富比世雜誌》(Forbes)報導〈親子教育減損子女未來領導能力的七大陷阱〉(7 Crippling Parenting Behaviors That Keep Children From Growing Into Leaders),首要第一、二項即提到父母太過於保護孩子,杜絕任何風險,無法讓年輕人有機會開發某些生存技能。因為只要子女一遭遇難題,還輪不到他們面對時,就已由心急的父母替他們解決了;或以協助之名強行介入,剝奪他們自己探索和思考的空間。長此以往地形成習慣之後,這些孩子會誤認為自己不需負責任,對自己的人生無法勇於承擔。 瑞典心理學家艾伯‧哈德(David Eberhard)2013年出版《小孩如何掌權》(How Children Took Power)一書,提到瑞典人對小孩「唯命是從」,不願管教,導致全國充斥著「沒教養的小孩」(聯合報,2014)。他進一步指出,瑞典父母太放縱,已經無法控制小孩,小孩正在成為家中主要決策者,未能為成年生活做好準備,長大後容易焦慮或憂鬱。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14年臺灣家長教養態度現況調查」結果,說明超過一半以上的孩子,因為家長教養態度過於寵溺而出現「兇、挑、拗」等「慣寶寶」症狀。動不動即對大人發飆,嫌家裡食物不好吃就發脾氣或拒吃,成為任性小霸王。調查也發現「不知道感謝、不懂得分享、不會做家事」,是現代慣寶寶的共同寫照。 無獨有偶地,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嚴長壽董事長在其著作《你就是改變的起點》一書大聲疾呼,提醒父母別成為「扼殺子女」的兇手。現代父母的過度呵護造就孩子不爭氣,養成孩子不負責任、不願意面對真實人生,當然不會對自己的生命承擔責任。法務部在去年臺北捷運鄭捷殺人案後,委託臺北大學許春金教授研究「隨機殺人的犯罪預防」問題,他坦承很難預防,但認為最大的問題出在沒有從小建構較好與正確的教養模式所致(田習如,2015)。 環保媽媽基金會周春娣董事長主張教養是一種品德與生活態度,要從小事做起、從小塑形,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更要灌輸孩子建立「眾人相處時要考慮到別人」的觀念(徐如宜,2014)。她認為現今社會的亂象很大一部分是「疏忽教養」所致,多數人已經忽略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處世原則。綜上所述,教養出任性小霸王的正確歸因為何?我們無從探究,但可窺見現代教育的隱憂是父母「疏忽教養」與「過度呵護」的現象,無論中西方皆然。
-
製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
-
類型
影片
-
製作年份
2016
-
關鍵字 / 詞
品德、品格、教案、活動設計、負責盡責、賞識感恩
-
授權方式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