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進階搜尋 領域學科: 領 域 請選擇領域別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能源教育家庭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資訊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閱讀素養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請選擇領域別請選擇領域別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能源教育家庭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資訊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閱讀素養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學習階段 請選擇學習階段 請選擇學習階段請選擇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請選擇學習內容 請選擇學習內容請選擇學習內容 學習表現 請選擇學習表現 請選擇學習表現請選擇學習表現 議 題: 請選擇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能源教育家庭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資訊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閱讀素養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請選擇議題請選擇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能源教育家庭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資訊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閱讀素養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核心素養: 請選擇核心素養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能源教育家庭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資訊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閱讀素養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請選擇核心素養請選擇核心素養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能源教育家庭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資訊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閱讀素養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年度期間: 請選擇年度期間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 年度期間: 請選擇年度期間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製作單位: 請選擇製作單位 本院 其他 請選擇製作單位請選擇製作單位本院其他 搜尋方式: 精確 模糊 註冊 / 登入 服務導覽
影片標題活化教學_竹夢介中-展翅飛揚竹夢趣 - 桃園市立介壽國中 影片說明 復興區滿山遍野的竹林生態深入教師的心扉,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桂竹課程」。以竹之教學啟動泰雅傳承之鑰、啟動課程美學,營造特色空間以及美感校園,凸顯原住民特有的風味與色彩,彩繪一個光輝璀璨的未來。在此偏鄉,結合 「竹鄉」特色,發展竹夢課程,為孩子開啟無可限量的未來。 滿意度調查 收藏 檢舉 影片下載 下載影片後設資料 × 本影片完整講稿EP5:桃園市立介壽國中-展翅飛揚竹夢趣( 教學推廣版) 桃園市 復興區 桂竹林立 鳥語花香 是個優美的環境 怎麼遠處傳來獨特的音樂呢 原來是竹子製作的樂器 學校的許多竹子作品 都是介壽國中的同學們 親手製作的喔 到底這間學校和竹子 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讓我們快去瞧瞧吧 復興區在我們桃園市 佔了三分之一的總面積 整個復興區就這麼一個國中 我們介壽國中的學生呢 熱情 活潑 大方 可是在學習力上頭呢 欠缺一些動力 所以學校的老師們就會認為說 是不是我們可以 在我們學校現有的課程當中 以及他們原本就存在的文化裡面 找到他們最原先的那個熱衷點 像我們的孩子們 能夠重新愛上學習 介壽國中全校約200多位學生 有九成是泰雅族 為了讓學校課程與同學產生共鳴 老師試著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尋找適合的教學素材 老師們放眼望去 就看到我們復興區 到處都有的桂竹林 我們的部落裡面有竹屋 有竹籬笆 走到竹林裡面 會看到一些竹做的驅鳥器跟陷阱 換句話說我們孩子的生活 其實跟桂竹都息息相關 然後因為取材很方便 成本很低廉 所以我們最後就選擇了桂竹 來當我們的教材 課程的部分分為四個面向 第一個面向是生態 第二個面向是人文 第三個面向是藝術 第四個面向是創意 生態的部分 主要是融入竹子的特色跟知識 以及它的一些文化 人文的部分 是融入詩詞 包含詩詞所衍生的一些成語 藝術的部分 我們是將竹子融入美學的創作 創意的部分 那我們除了介紹竹子之外 我們有文化的踏查 這樣他們更了解自己的根 我們要去竹園了喔 觀察生態並且做記錄喔 完成我們的學習單 與其在教室看課本學習 老師帶著同學們直接去竹林探險 當年第一次實際走訪時 採桂竹的方法 可是同學教老師的喔 可以去賣竹筍了 大哥 賣過啊 很多人採回來之後 就會開始用轉的方式 轉一轉轉一轉 然後竹殼 竹子的殼子就掉了 所以不像我們平地人 可能還要用刀子這些方法 那動作其實是非常迅速 我有算過喔 大概30秒 就可以去完這個殼了 對 還蠻有趣的 我看到孩子們 那個採竹筍 剝竹筍殼的速度超級的快 就會發現說其實他們這些 既有生活的技能是非常瞭解的 而我們就是協助他們 增加一些相關的一些知識 第一個 合照有沒有拍 有 植物的根 有 莖 有 葉 有 都有喔 生產者 有 消費者 有 分解者 有 沒有趕快補拍 你在拍什麼 有個奇怪的東西 那是消費者啊 在外面上課的時候 跟在教室裡面不一樣 可以親眼看到課本裡面所講的動植物 感受會不一樣 然後也會比較深刻記住 牠長什麼模樣 以前常常看到它 現在學到它的地下莖是連在一起的 我覺得很神奇 好 同學我們剛剛去竹園 去拍照 然後下來 你們可不可以告訴我 你們到底拍了些什麼東西 我 毛毛蟲 毛毛蟲喔 毛毛蟲你覺得 牠應該屬於哪一門的 這一門 這一個 竹林探險有別以往的上課方式 雖然增加了老師備課的壓力 但是同學熱情的參與 是老師動力的來源 剛開始的時候 在提的時候我也覺得 我變成要額外的花時間 然後花心力去準備那些教材 那其實在準備的過程裡面 其實我也覺得我收穫不少 那重點是 當我看到孩子們 他們上課的眼神 他們是發亮的 而且是開心的 我是覺得這個課程 其實是對小孩有幫助的 然後呢 對我覺得 就是也讓我獲益不少 在竹林的感受 就是進去竹林的時候 會聞到很新鮮的空氣啊 然後在裡面 可以玩啊 就很開心啊 竹林裡的感受是 很多蚊子 會叮人 然後會有那個山豬 還有眼鏡蛇 聞得到芬多精 然後聽得到蟲鳴鳥叫 從平時在竹林的心情出發 在老師引導下 大家試著用更精準的文字 表達自身感受 並進一步欣賞 詩詞中的優美意境 綠竹半含籜 新梢纔出牆 色侵書帙晚 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淨 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 竹影舞動 他的上課模式 是跟傳統不太一樣的 我們用動態的方式來呈現 那因為竹子是泰雅族當中 最重要的重心 食衣住行都有 那如果你用呆板板的方式 來闡述敘述的話 學生是很快容易打瞌睡或睡著的 所以我們用詩詞吟唱 竹詩的解說 還有同學學習單的寫作 在逐一的創作 那竹意盎然呢 就是讓他們寫 竹子特徵 竹子特性 還有讓他們講出 自己在竹林當中的感受 每位同學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從多樣變化還有加入想像力 發揮他們潛能 那這樣的話他才可以結合 泰雅的傳統跟課程上結合 把他們問題解決能力 還有思考邏輯判斷能力 和加上他們想像力全都激發出來 這是我的作品 然後覺得森林裡面空氣很乾淨 然後還會很有精神 築夢踏實嘛 然後比喻夢想成真啊 然後這個圖是那個什麼 小小兵喔 很開心 喜歡啊 因為老師透過 就是生活中的東西來教我們 然後還有透過唱歌方式 來帶動大家 然後彼此討論這樣子 這樣我更了解課堂上的東西 同學們 剛剛老師講過有四個動作 有哪四個動作 有 鋸 然後呢 鑽 然後呢 磨 再來 燒 那個竹子從蓋房子 大到房子 小到玩具 包括那個必要的生活用品 我們都會用竹子 竹杯 竹碗 竹蜻蜓 到玩具 還有玩那個槍 對 都會用到竹子 由於介壽國中的老師 不一定深入了解 當地的泰雅族文化 或者竹製品的製作方式 因此學校特別跟 桃園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合作 邀請在地老師來協助教學喔 聽到這樣的工作和這個機會的時候 我們很開心 因為就是 我們可以去追根 追根 除了我們自己老師之外 我們大概中年以上的老師 然後我們還可以 親自到我們的學校 去教我們自己的孩子 包括我們自己會去挖掘 到部落去挖掘跟訪問 然後怎麼做這些東西之後 再介紹給我們的孩子 是很棒的 我們希望不只我們 我們的下一代也能夠繼續用 我們過去用的東西 大概再10秒 你就會聞到一種竹香味 這就是我們泰雅族 每次在燒烤的時候 家裡面都會烤火對不對 很冷嘛 沒有電暖器 我們就會有一種 很香的自然的味道 你這個很工整耶 好棒喔 只可惜你那個 前面1公分半沒弄好 學校教我們做竹杯子 還有驅鳥器 還有圍籬 然後以前在家裡 只有跟阿公學做陷阱 然後本來都不知道 竹子可以有這麼多用途 然後學校開這個課程 讓我覺得很有意義 可以更深入了解竹子的用途 在做竹杯的柄 然後做這個很累 因為它很硬啊 但是很有趣 然後在家裡的時候 都是看大人他們做 就很想學啊 學校有這個課程不錯 對啊 可以用竹子的部分去製造樂器 比如說沙鈴 竹木琴 竹片琴等等 甚至口簧琴 他們都對樂器非常喜歡 甚至他們做完以後 甚至他們平常的時候 他們就可以拿來唱歌的時候 當樂器在使用了 竹子可以吃的叫做什麼 A Li (筍) 嗯 非常棒 大家好 我們今天要講解的是這一片竹林 你把地上面的竹子砍斷 它還是會很快的生長 對面這座山叫做枕頭山 這堂課讓我學到 導覽的自信和文化的一些知識 以前導覽的時候都會緊張會結巴 現在導覽會很有自信 然後大聲的說出來 然後更順暢 竹鄉之旅的導覽當中會發覺 他比較敢 他比較敢表達 那他也會因為要表達 所以事前要準備 那可能就會去 自己主動去詢問老師和他的家長 有關於這邊關於竹神的故事 或是以前的故事 同學剛剛有沒有聽懂 有 確定嗎 確定 好 現在快問快答喔 請問各位 梅子的泰雅語怎麼講 Ume Ume對不對 那台灣這邊的原生梅子梅樹 都在海拔幾公尺 1200 對1200公尺 1200 像角板山600公尺左右的梅樹 是拿來幹嘛用的啊 觀賞 對 我很喜歡這堂課 因為可以出來走走 然後上這堂課可以學到 梅子 它的母語就是叫做Ume 因為我以前從來都不知道 從介紹竹子開始 同學逐漸擴大導覽的範圍 包含學校附近的梅園 甚至是附近的觀光景點 劉銘傳他來那個台灣 他覺得 他看這邊就覺得很像石角板 就這邊取名角板山 那邊是兩蔣文化園區 是因為以前 蔣家很喜歡來這邊散步 蔣中正就覺得這邊很像他的家鄉 然後下面還有一個戰備隧道 以前那個防彈鋼門 它是可以打開有沒有 他這個打開可以從這邊看出去 這個可以防彈 這個怎麼攻都攻不破 因為這個是鋼做的 竹藝課程至今仍不斷在發展 看見同學對竹子 以及在地文化越來越了解 今年初斐夏爾老師創立了納山社 代表社員一起拜訪部落耆老 發掘家鄉的故事 看到同學有就是比較積極 然後可以認識 因為認識自己的文化 而感到開心的那種表情 所以我就創了一個納山社 納山其實是從 泰雅族的Ngasal而來的 那Ngasal這個字呢 在泰雅族的意思是家的意思 我希望這個社團裡面 是可以有家的感覺 可以認識自己家裡面的故事跟文化 現在很少人知道自己的文化 就是慢慢的流失 這一堂課讓我們認識 我們自己的文化 其中一個就是 我們的泰雅族的藝術 我們藝術有包括很多 我自己的感覺就是 有手工做出來的 也有我們唱歌的聲音 這都是一些藝術 知道之後 然後做出來 然後推展到全世界 讓我們知道我們泰雅族 就是有這種智慧可以做出來 因為我不是在地人 然後是他們所謂的平地人 所以就是不知道他們泰雅族怎麼講 那他們就會很開心的會教我 然後就交到這些朋友 就很開心 就這樣的同學逐漸開始喜歡上課 並將所學與家人分享 進而讓家長也支持學校的課程 這個教育 它的本質是很好 提供這些竹藝的課程 可以讓孩子知道說 做很多的發想可以去跟家人去分享 然後呢 創造出另外一種多元產值的文化 然後我們是希望說能夠 讓大家能夠愛這個家鄉 然後把這個家鄉整個給提升起來 對這個竹藝課程 我覺得對孩子在文化傳承方面 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說彈弓 或者是竹藝的一些編織 再再的顯示泰雅人的智慧 所以我全力支持這個竹藝課程 能夠繼續下去 我看到小朋友很開心的學 而且他們的作品也擺在總務處前面 有很多很多種 他們很開心的學 我覺得我看到文化這樣的傳承 我覺得一直要維持下去 一直到世世代代 孩子們在教導我們老師 讓我們也能夠融入他們的文化當中 那我們發現這一套的課程 跟我們孩子文化連結之後 我們用文化來回應我們的教學 有了操作面 也有知識的傳輸面 因此這兩個就可以成為 很完整的結合 把我們學生的生活經驗 放進我們的教材裡面 讓他們感到興趣 所以這就是我們看到的 桂竹課程的發想 同學對上課興趣的提升 是老師研發課程是最棒的回饋 團隊也從最初的四位成員 到現在全校有一半的師長 共同投入 不過學校仍面臨許多困難 我們的這個代課老師 佔了一半的比例 那面對這樣老師年年異動 那我們文化傳承該怎麼辦 那我們就想到了 在我們這個部落裡的耆老和族語老師 他們是在地文化的深耕者 所以我們在這個課發會 或者是我們領域研究會的時候 我們會把我們的耆老請進來 然後把我們整套的課程規劃出來 那規劃出來以後呢 老師因為有加入 所以即便是這個老師離開了 我們新的老師進來 他能夠很完整的看到 我們整個課程的架構 然後經由協同教學 他們也能夠馬上融入 然後把我們自己的學科領域也帶進來 這樣子呢 基本上我們的孩子 第一我們整個的課程軸線不會中斷 第二我們會讓新進的老師 也能夠很快的融入 我們這整個課程小組裡面來 師長們的用心推廣 將劣勢轉為優勢 將危機化為轉機 跟同學從桂竹出發 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終於在104學年度 介壽國中成功達到了 零輟學的成效 期許的 我們要打破一般人對原住民學生 學習成就低落的這個刻板印象 所以呢 我們的桂竹課程 基本上是把它 融入到我們的學科領域去 我們希望我們孩子 一方面能夠認識 自己的泰雅文化 以自己身為泰雅原住民為榮 那另外一方面呢 他可以學習到主流的知識 在這個基礎學科上 他有一定的程度 將來能夠銜接 我們的主流社會競爭的模式 介壽國中的孩子要能夠 左手拿桂竹 右手拿iPad 向下有文化 向上有發展的 新世代原住民子弟 桂竹學校 Loga 閱讀完整講稿 關於 分享 製作者 教育部 類型 影片 製作年份 2016 關鍵字 / 詞 活化教學、跨領域課程、統整課程、介壽國中 授權方式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領域 藝術領域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社群 本篇影片資源網址 上一則 下一則 回列表頁 檢舉原因: 影音檔案播放路徑 mpd 播放路徑1 m3u8 播放路徑2 會員專屬功能 請先登入會員,方能使用該功能 登入愛學網簡單快速,愛學網提供豐富教學影片資源,會員登入後有課程地圖、虛擬教室、收藏教學影片、下載教學影片、下載教學手冊...等,提供老師及學生更多更完整的教學功能。
影片標題活化教學_竹夢介中-展翅飛揚竹夢趣 - 桃園市立介壽國中 影片說明 復興區滿山遍野的竹林生態深入教師的心扉,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桂竹課程」。以竹之教學啟動泰雅傳承之鑰、啟動課程美學,營造特色空間以及美感校園,凸顯原住民特有的風味與色彩,彩繪一個光輝璀璨的未來。在此偏鄉,結合 「竹鄉」特色,發展竹夢課程,為孩子開啟無可限量的未來。 滿意度調查 收藏 檢舉 影片下載 下載影片後設資料 × 本影片完整講稿EP5:桃園市立介壽國中-展翅飛揚竹夢趣( 教學推廣版) 桃園市 復興區 桂竹林立 鳥語花香 是個優美的環境 怎麼遠處傳來獨特的音樂呢 原來是竹子製作的樂器 學校的許多竹子作品 都是介壽國中的同學們 親手製作的喔 到底這間學校和竹子 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讓我們快去瞧瞧吧 復興區在我們桃園市 佔了三分之一的總面積 整個復興區就這麼一個國中 我們介壽國中的學生呢 熱情 活潑 大方 可是在學習力上頭呢 欠缺一些動力 所以學校的老師們就會認為說 是不是我們可以 在我們學校現有的課程當中 以及他們原本就存在的文化裡面 找到他們最原先的那個熱衷點 像我們的孩子們 能夠重新愛上學習 介壽國中全校約200多位學生 有九成是泰雅族 為了讓學校課程與同學產生共鳴 老師試著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尋找適合的教學素材 老師們放眼望去 就看到我們復興區 到處都有的桂竹林 我們的部落裡面有竹屋 有竹籬笆 走到竹林裡面 會看到一些竹做的驅鳥器跟陷阱 換句話說我們孩子的生活 其實跟桂竹都息息相關 然後因為取材很方便 成本很低廉 所以我們最後就選擇了桂竹 來當我們的教材 課程的部分分為四個面向 第一個面向是生態 第二個面向是人文 第三個面向是藝術 第四個面向是創意 生態的部分 主要是融入竹子的特色跟知識 以及它的一些文化 人文的部分 是融入詩詞 包含詩詞所衍生的一些成語 藝術的部分 我們是將竹子融入美學的創作 創意的部分 那我們除了介紹竹子之外 我們有文化的踏查 這樣他們更了解自己的根 我們要去竹園了喔 觀察生態並且做記錄喔 完成我們的學習單 與其在教室看課本學習 老師帶著同學們直接去竹林探險 當年第一次實際走訪時 採桂竹的方法 可是同學教老師的喔 可以去賣竹筍了 大哥 賣過啊 很多人採回來之後 就會開始用轉的方式 轉一轉轉一轉 然後竹殼 竹子的殼子就掉了 所以不像我們平地人 可能還要用刀子這些方法 那動作其實是非常迅速 我有算過喔 大概30秒 就可以去完這個殼了 對 還蠻有趣的 我看到孩子們 那個採竹筍 剝竹筍殼的速度超級的快 就會發現說其實他們這些 既有生活的技能是非常瞭解的 而我們就是協助他們 增加一些相關的一些知識 第一個 合照有沒有拍 有 植物的根 有 莖 有 葉 有 都有喔 生產者 有 消費者 有 分解者 有 沒有趕快補拍 你在拍什麼 有個奇怪的東西 那是消費者啊 在外面上課的時候 跟在教室裡面不一樣 可以親眼看到課本裡面所講的動植物 感受會不一樣 然後也會比較深刻記住 牠長什麼模樣 以前常常看到它 現在學到它的地下莖是連在一起的 我覺得很神奇 好 同學我們剛剛去竹園 去拍照 然後下來 你們可不可以告訴我 你們到底拍了些什麼東西 我 毛毛蟲 毛毛蟲喔 毛毛蟲你覺得 牠應該屬於哪一門的 這一門 這一個 竹林探險有別以往的上課方式 雖然增加了老師備課的壓力 但是同學熱情的參與 是老師動力的來源 剛開始的時候 在提的時候我也覺得 我變成要額外的花時間 然後花心力去準備那些教材 那其實在準備的過程裡面 其實我也覺得我收穫不少 那重點是 當我看到孩子們 他們上課的眼神 他們是發亮的 而且是開心的 我是覺得這個課程 其實是對小孩有幫助的 然後呢 對我覺得 就是也讓我獲益不少 在竹林的感受 就是進去竹林的時候 會聞到很新鮮的空氣啊 然後在裡面 可以玩啊 就很開心啊 竹林裡的感受是 很多蚊子 會叮人 然後會有那個山豬 還有眼鏡蛇 聞得到芬多精 然後聽得到蟲鳴鳥叫 從平時在竹林的心情出發 在老師引導下 大家試著用更精準的文字 表達自身感受 並進一步欣賞 詩詞中的優美意境 綠竹半含籜 新梢纔出牆 色侵書帙晚 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淨 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 竹影舞動 他的上課模式 是跟傳統不太一樣的 我們用動態的方式來呈現 那因為竹子是泰雅族當中 最重要的重心 食衣住行都有 那如果你用呆板板的方式 來闡述敘述的話 學生是很快容易打瞌睡或睡著的 所以我們用詩詞吟唱 竹詩的解說 還有同學學習單的寫作 在逐一的創作 那竹意盎然呢 就是讓他們寫 竹子特徵 竹子特性 還有讓他們講出 自己在竹林當中的感受 每位同學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從多樣變化還有加入想像力 發揮他們潛能 那這樣的話他才可以結合 泰雅的傳統跟課程上結合 把他們問題解決能力 還有思考邏輯判斷能力 和加上他們想像力全都激發出來 這是我的作品 然後覺得森林裡面空氣很乾淨 然後還會很有精神 築夢踏實嘛 然後比喻夢想成真啊 然後這個圖是那個什麼 小小兵喔 很開心 喜歡啊 因為老師透過 就是生活中的東西來教我們 然後還有透過唱歌方式 來帶動大家 然後彼此討論這樣子 這樣我更了解課堂上的東西 同學們 剛剛老師講過有四個動作 有哪四個動作 有 鋸 然後呢 鑽 然後呢 磨 再來 燒 那個竹子從蓋房子 大到房子 小到玩具 包括那個必要的生活用品 我們都會用竹子 竹杯 竹碗 竹蜻蜓 到玩具 還有玩那個槍 對 都會用到竹子 由於介壽國中的老師 不一定深入了解 當地的泰雅族文化 或者竹製品的製作方式 因此學校特別跟 桃園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合作 邀請在地老師來協助教學喔 聽到這樣的工作和這個機會的時候 我們很開心 因為就是 我們可以去追根 追根 除了我們自己老師之外 我們大概中年以上的老師 然後我們還可以 親自到我們的學校 去教我們自己的孩子 包括我們自己會去挖掘 到部落去挖掘跟訪問 然後怎麼做這些東西之後 再介紹給我們的孩子 是很棒的 我們希望不只我們 我們的下一代也能夠繼續用 我們過去用的東西 大概再10秒 你就會聞到一種竹香味 這就是我們泰雅族 每次在燒烤的時候 家裡面都會烤火對不對 很冷嘛 沒有電暖器 我們就會有一種 很香的自然的味道 你這個很工整耶 好棒喔 只可惜你那個 前面1公分半沒弄好 學校教我們做竹杯子 還有驅鳥器 還有圍籬 然後以前在家裡 只有跟阿公學做陷阱 然後本來都不知道 竹子可以有這麼多用途 然後學校開這個課程 讓我覺得很有意義 可以更深入了解竹子的用途 在做竹杯的柄 然後做這個很累 因為它很硬啊 但是很有趣 然後在家裡的時候 都是看大人他們做 就很想學啊 學校有這個課程不錯 對啊 可以用竹子的部分去製造樂器 比如說沙鈴 竹木琴 竹片琴等等 甚至口簧琴 他們都對樂器非常喜歡 甚至他們做完以後 甚至他們平常的時候 他們就可以拿來唱歌的時候 當樂器在使用了 竹子可以吃的叫做什麼 A Li (筍) 嗯 非常棒 大家好 我們今天要講解的是這一片竹林 你把地上面的竹子砍斷 它還是會很快的生長 對面這座山叫做枕頭山 這堂課讓我學到 導覽的自信和文化的一些知識 以前導覽的時候都會緊張會結巴 現在導覽會很有自信 然後大聲的說出來 然後更順暢 竹鄉之旅的導覽當中會發覺 他比較敢 他比較敢表達 那他也會因為要表達 所以事前要準備 那可能就會去 自己主動去詢問老師和他的家長 有關於這邊關於竹神的故事 或是以前的故事 同學剛剛有沒有聽懂 有 確定嗎 確定 好 現在快問快答喔 請問各位 梅子的泰雅語怎麼講 Ume Ume對不對 那台灣這邊的原生梅子梅樹 都在海拔幾公尺 1200 對1200公尺 1200 像角板山600公尺左右的梅樹 是拿來幹嘛用的啊 觀賞 對 我很喜歡這堂課 因為可以出來走走 然後上這堂課可以學到 梅子 它的母語就是叫做Ume 因為我以前從來都不知道 從介紹竹子開始 同學逐漸擴大導覽的範圍 包含學校附近的梅園 甚至是附近的觀光景點 劉銘傳他來那個台灣 他覺得 他看這邊就覺得很像石角板 就這邊取名角板山 那邊是兩蔣文化園區 是因為以前 蔣家很喜歡來這邊散步 蔣中正就覺得這邊很像他的家鄉 然後下面還有一個戰備隧道 以前那個防彈鋼門 它是可以打開有沒有 他這個打開可以從這邊看出去 這個可以防彈 這個怎麼攻都攻不破 因為這個是鋼做的 竹藝課程至今仍不斷在發展 看見同學對竹子 以及在地文化越來越了解 今年初斐夏爾老師創立了納山社 代表社員一起拜訪部落耆老 發掘家鄉的故事 看到同學有就是比較積極 然後可以認識 因為認識自己的文化 而感到開心的那種表情 所以我就創了一個納山社 納山其實是從 泰雅族的Ngasal而來的 那Ngasal這個字呢 在泰雅族的意思是家的意思 我希望這個社團裡面 是可以有家的感覺 可以認識自己家裡面的故事跟文化 現在很少人知道自己的文化 就是慢慢的流失 這一堂課讓我們認識 我們自己的文化 其中一個就是 我們的泰雅族的藝術 我們藝術有包括很多 我自己的感覺就是 有手工做出來的 也有我們唱歌的聲音 這都是一些藝術 知道之後 然後做出來 然後推展到全世界 讓我們知道我們泰雅族 就是有這種智慧可以做出來 因為我不是在地人 然後是他們所謂的平地人 所以就是不知道他們泰雅族怎麼講 那他們就會很開心的會教我 然後就交到這些朋友 就很開心 就這樣的同學逐漸開始喜歡上課 並將所學與家人分享 進而讓家長也支持學校的課程 這個教育 它的本質是很好 提供這些竹藝的課程 可以讓孩子知道說 做很多的發想可以去跟家人去分享 然後呢 創造出另外一種多元產值的文化 然後我們是希望說能夠 讓大家能夠愛這個家鄉 然後把這個家鄉整個給提升起來 對這個竹藝課程 我覺得對孩子在文化傳承方面 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說彈弓 或者是竹藝的一些編織 再再的顯示泰雅人的智慧 所以我全力支持這個竹藝課程 能夠繼續下去 我看到小朋友很開心的學 而且他們的作品也擺在總務處前面 有很多很多種 他們很開心的學 我覺得我看到文化這樣的傳承 我覺得一直要維持下去 一直到世世代代 孩子們在教導我們老師 讓我們也能夠融入他們的文化當中 那我們發現這一套的課程 跟我們孩子文化連結之後 我們用文化來回應我們的教學 有了操作面 也有知識的傳輸面 因此這兩個就可以成為 很完整的結合 把我們學生的生活經驗 放進我們的教材裡面 讓他們感到興趣 所以這就是我們看到的 桂竹課程的發想 同學對上課興趣的提升 是老師研發課程是最棒的回饋 團隊也從最初的四位成員 到現在全校有一半的師長 共同投入 不過學校仍面臨許多困難 我們的這個代課老師 佔了一半的比例 那面對這樣老師年年異動 那我們文化傳承該怎麼辦 那我們就想到了 在我們這個部落裡的耆老和族語老師 他們是在地文化的深耕者 所以我們在這個課發會 或者是我們領域研究會的時候 我們會把我們的耆老請進來 然後把我們整套的課程規劃出來 那規劃出來以後呢 老師因為有加入 所以即便是這個老師離開了 我們新的老師進來 他能夠很完整的看到 我們整個課程的架構 然後經由協同教學 他們也能夠馬上融入 然後把我們自己的學科領域也帶進來 這樣子呢 基本上我們的孩子 第一我們整個的課程軸線不會中斷 第二我們會讓新進的老師 也能夠很快的融入 我們這整個課程小組裡面來 師長們的用心推廣 將劣勢轉為優勢 將危機化為轉機 跟同學從桂竹出發 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終於在104學年度 介壽國中成功達到了 零輟學的成效 期許的 我們要打破一般人對原住民學生 學習成就低落的這個刻板印象 所以呢 我們的桂竹課程 基本上是把它 融入到我們的學科領域去 我們希望我們孩子 一方面能夠認識 自己的泰雅文化 以自己身為泰雅原住民為榮 那另外一方面呢 他可以學習到主流的知識 在這個基礎學科上 他有一定的程度 將來能夠銜接 我們的主流社會競爭的模式 介壽國中的孩子要能夠 左手拿桂竹 右手拿iPad 向下有文化 向上有發展的 新世代原住民子弟 桂竹學校 Loga 閱讀完整講稿 關於 分享 製作者 教育部 類型 影片 製作年份 2016 關鍵字 / 詞 活化教學、跨領域課程、統整課程、介壽國中 授權方式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領域 藝術領域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社群 本篇影片資源網址 上一則 下一則 回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