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心動線」107年第15集「一起經營好學校─談校長與師生的共同成長」
經營一所好學校就好像經營一家企業一樣,同時會面臨許多行政、法律、政治、社會及教育專業等責任!而校長就像是企業的CEO與CCO─必須同時具備有執行與協作的領導力!校長要持續提升學校的硬體建設及效能,讓學生及老師能在好的場域中學習及教學!但是公立學校在教育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校長更要懂得如何去爭取其他的經費補助!而在完成硬體設備的準備工作後,也要同步鼓勵老師參與各項教學進修,進而能運用最新的教學科技與教學方法來帶領孩子學習! 本院「國際教育心動線」107年第15集「一起經營好學校─談校長與師生的共同成長」專輯,由主持人謝若男小姐專訪桃園市立福豐國民中學宋慶瑋校長及本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阮孝齊助理研究員,一起來分享宋校長的辦學經驗─如何發揮CEO與CCO的領導力,打造誠品級的圖書館、附設淋浴間的活力運動館及完備的智慧教室等等硬體設備,讓老師及學生能在有品質的教學環境中,共同成長及展現不凡的成就!
觀看次數:863
國際的教育趨勢 全球的教育脈動 深入報導 深入分析 歡迎收聽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共同製作的國際教育心動線 聽眾朋友晚安 我是謝若男 歡迎你一起來收聽國際教育心動線 今天我們要來先拜訪一所學校 這是桃園市的福豐國中 邀請到的是校長宋慶瑋校長 在節目中來跟聽眾朋友分享他的辦校理念 另外也為聽眾朋友邀請到國教院教育制度 與政策研究中心的阮孝齊老師 來跟聽眾朋友一起探討 不過提到了福豐國中 我們來稍微介紹一下 因為桃園市的福豐國中他的亮點 真的是一籮筐 學校除了五育並重 教育學生打造了一個誠品級的圖書館 很吸引人吧 讓同學們都能夠浸淫在這樣的一個氛圍書香當中 還有他們的活力運動館 國樂音樂班還有資優中心 這些都是校長在他的任內當中 特地為同學們好好經營規劃的 另外像是攸關於青少年成長的反黑反毒跟反霸凌 也是學校管理的重點 所以校長跟老師都希望 同學們能夠在這一所學校裡面健全他們的身心發展 我們在還沒有進行今天的主要訪談之前特 特地為聽眾朋友製作了 國際脈動這個小單元 這個單元我們是為聽眾朋友 來報導國際教育的訊息 而是由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還有教育部各個駐境外機構 來協助我們蒐集整理提供相關的訊息 那麼由正在大學就讀的范登偉同學 來為聽眾朋友編輯播報 歡迎聽眾朋友一起來收聽 國際教育脈動 歡迎聽眾朋友收聽今天的國際教育脈動 我是謝若男 我是范登偉 我們要把教育經營的好 除了有清楚的辦學理念跟目標之外 老師和行政人員的自我成長 對於學生的教育也是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到底要怎麼樣來加強自我的實力呢 我們今天這個單元首先要來看到的是 美國的老師如何加強自我實力 來因應不斷改變的教育環境 通常說要改變這件事情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 因為你要從一個習慣 適應成另外一種很不容易 但是美國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的一個博士 就提供說他多年教學的經驗 怎麼樣子透過不斷改變教學的方法 來達到自我學習的目的 而他也提供了六大法則 來設定專業的教學目標 因應不斷改變的教學環境 那首先是在認識學生的同時也要認識自己 藉由跟學生互動的交流過程啊 來觀察說 學生他的新思維是什麼 並且依照他們的需求來協助學生學習 這也就引導到我們第二個設定教學目標了 確定學生他學習的內容跟效果 然後衡量目標的發展 並且經常跟學生分享 得到反饋 最後才能達到實踐老師的教學目標 那達到這個老師的教學目標之後 怎麼樣來做一個評估跟反思呢 透過評估學生的學習 其實也能夠評估老師教學目標的成效是如何 比方說在評定學生他一個學科的成績的同時 也可以適時的來審視這個老師自己本身 他的目標是否達到他自己專業學習的一個基準 如果說教學的過程有偏離他目標的話 則需要時時刻刻來做調整喔 所以之後他才能夠達到去蕪存菁的教學過程 我們說最高境界就是這樣子 完成階段的總檢討之後啊 老師對學生還有自身的認知 有更深入的了解 才能夠去設定下一個目標 對老師來說 學習是無止盡的經歷 從經歷當中不斷修正不斷改變 才能夠適應整個大教育環境 所帶來的機會還有挑戰 的確是 不過當老師對於增強自身目標有一些疑惑 或者是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 這個時候呢 所謂的領袖老師就發揮功用了 那麼到底有什麼樣的特質 才能夠來帶領其他的老師呢 當一些資深老師 他已經能夠摸索出教學方法的時候 很可能已經缺少菜鳥老師的熱情 跟適應改變教學環境的能力了 也因此引進一些新的老師 能夠讓這一股教學熱情持續渲染之外 也能夠讓有經驗的老師 適時去協助這些菜鳥老師 怎麼樣去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除此之外 也能夠跟所有的老師一起精進的自我成長 持續加強自己的專業背景 透過經驗的分享 還有讓老師們互相能夠切磋自己的教學技巧 而且現在還有線上的公開課程中心 還有教學品質中心的圓桌討論 讓所有的老師都能夠齊聚一堂 討論自己教學方法是如何 才能夠帶領老師找到自己的教學目標 是 老師們除了自我改變 或者是領導老師來幫助我們的菜鳥老師之外 那麼還有哪些特質 是能夠成為一位領導老師呢 其實一連串的教育體系都是要跟政府來做配合的 那這時候如果老師 能夠隨時掌握全國教育的相關議題 並且從中作出改變教育政策的話 比較能夠帶領整個教師團隊去做改變 有些人覺得跟政府官員開會會很可怕 但其實這時候要堅定自己是教育專業者 這樣子一個背景 從自己的教育專業 再加上了解政府官員他們的背景 間接去說服他們說應該要怎麼樣子 來開始改變整個教育政策 而這個其實並不是只有領袖一個人的工作 還有一些非營利組織也會一起來幫忙 甚至說老師團隊也能夠做到如此 幫忙蒐集資料 辯論說服政府官員來改變他們的教育政策 是能夠更清楚找到這個 整個政策改變 政策發生的技巧 總而言之身為一個老師的領袖 最重要的是能夠激勵起自己改變的心 還有激起自己跟其他老師重拾對教學的熱情 對 能夠互相的切磋 把這個熱情好好的發散出來 持續渲染 我想這個我們舉個例子 雖然是在美國 其實應該世界各國都是類似這樣的一個情境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香港 香港的科技大學跟青年協會合辦了所謂的敢創未來 一個師有計劃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計畫呢 我那時候大學的時候要面試的時候 覺得教授很冷酷 不但不微笑的問問題 但我最後還是上了 他們就是這樣子一個形象 但是敢創計畫這個師有計劃 就是要打破老師跟學生之間的隔閡 還有跟高中生坐下來來對談 針對未來選擇科系要來做討論說 他們可以選擇什麼樣子的科系 做為自己的興趣 而且他們地點還選在電影院 一同狂歡就是要打破大學教授他們原有的印象喔 那這個計劃邀請高中生的學生 以小組的方式 參與跨學科的體驗活動 包括說參觀大學的設施 還有跟大學生一起來上課等等 讓他們能夠更加了解大學生的生活 喔 敢於創造 是不是 對 敢於創造 蠻酷的喔 聽起來也很有趣 能夠跟大學教授一起對談 不過呢在選擇科系這個部分 老師們是究竟給什麼樣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 我曾經看過一句話 但他講的比較激烈 他說只有不努力的人 才會認為有沒有用的科系 的確 香港科大的協理副校長 他就點出很多人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台灣 在選科系的時候的態度 都是以分數高的部分來填 從來沒有想過這個科系 到底是不是適合自己的 所以就說透過這一次 敢創未來一個計劃 有教授親自跟學生對談 了解他們的興趣之後再適時給予幫助 而且還可以跟他們說 大學課程到底在上的是一些什麼 並且帶給他們深入探索大學課程的一個機會 找到適合自己的科系 能夠不斷激發興趣 那麼在驅使學習 並且同時也能夠反思求學的動機 那麼這個副校長他就說 他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學生 找到自己最喜歡的 諸如機械 也就是如此教育工作者就是希望看到學生 能夠找到自己興趣持續鑽研 不但校長高興 老師高興 最高興的是他自己 這是我們今天在國際教育脈動這個單元裡面 來跟聽眾朋友分享的 謝謝大家收聽 謝謝 請聽教育瞭望 國際教育心動線 今天節目當中我們為聽眾朋友 邀請到校長跟老師們一起來談談 我們經營一所好的學校 那麼是不是有些秘訣 有些方法 有些值得借鏡的地方 幫助聽眾朋友更加認識了解呢 邀請到的是桃園市福豐國中的宋慶瑋校長 校長你好 好 主持人大家好 第二位是我們國教院教育制度 及政策研究中心的阮孝齊老師 孝齊老師你好 主持人好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聽了節目前段的介紹 聽眾朋友一定想 哎呀 我好想去唸我們校長經營的這個福豐國中 大家都說這個校長是點子王 其實呢 校長更是我們教育界的經營之神 所以今天有這樣難得機會 來讓校長跟聽眾朋友一起來分享一下 好 我們常常講到校長這個職務是很辛苦的 有一句玩笑話我不知道適不適合說 初任校長赤手空拳 第二任校長是有責無權 第三任校長呢他是委屈求全 不小心就會褫奪公權 這是流傳於校長間的一個順口溜 那其實他也反映了校長是蠻辛苦的一件事情 那校長在學校是一校之長 他的決定呢 就是學校的決定 但是如何做決定也成為一種重要的關鍵 現在學校的生態都是採取合議制 校長要不斷的溝通再溝通 然後形成共識才能夠做決定 節目一開始是不是先請宋校長跟聽眾朋友說明一下 一位好的校長要具備些什麼樣的特質 或者是條件呢 好的 擔任校長十一年 在校長的資歷上面不算短 但也跟資深校長也學習很多 要擔任一個好的校長 要受家長跟學生還有地方上的信賴 其實是沒那麼簡單 我個人比較有一個想法就是 校長要有三要跟三忌 三要跟三忌 對 要被喜歡 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要被信賴 第三個是被依賴 這是三要 另外呢 三忌哪三忌呢 第一個忌是忌自我感覺良好 第二個忌成為壓力來源 第三個是忌不懂裝懂 你剛剛說這三要跟三忌 聽起來字面很簡單 但是要做起來其實它還是有一定的程度要耐心 難度的 是不是願聞其詳 把這個三要跟聽眾朋友仔細說明一下 好的 被喜歡 被依賴 被信賴 好的 第一個被喜歡就是校長本身要具有幽默感 不隨意生氣 是 哇有點難吧 當然這是非常難的 被信賴呢 就是校長您在下決策的時候 在圍牆內的校園內 最有權力的就是校長 那你要下決定的時候 你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 那外界來找 找學校 第一個一定直衝校長 所以校長這個信賴度一定要先做出來 第三個 要被依賴 就是校長在還沒當校長之前 你必須要有十八般武藝 最好能夠有四個處室的行政經驗 那這樣子的話 學校老師或是主管們跟校長在對談工作細項的時候 你都可以很容易地跟老師們對話 三要有被喜歡 被信賴 被依賴 我是認為雖然有點難 但是可以去努力 那三忌也是提醒其他的校長 或對自我的一些期許 就是要忌諱這三件事情 這是的 第一個忌是忌自我感覺良好 自我感覺良好 當上校長其實頂多比主任多考一次校長的考試 所以也沒有比別人特別的 這是我的信念啊 或許保持著比較謙虛的態度 這樣的話你的自我感覺良好 就會少掉一些 當然我們可以跟校內老師的互動啊 越多越好越平凡越好 當然校長老師的時間安排也蠻壓迫的 可是你就是要想辦法跟老師們互動好一點 不要都往自己臉上貼金 都是自己最好 不能這樣子 甚至我們把榮耀歸於老師歸於學生 歸於家長 那這樣的話他會覺得我被校長讚美 所以這個部分要朗朗上口 這個是第一個忌自我感覺良好 第二個是忌成為壓力來源 校長在開會也好 或是私底下跟老師互動 千萬不要有一些情緒上的字眼 這個是很多人不知不覺會流露真性情真本性 那這一個部分的話 也不只只有校長 任何一個階層領導者他就要忌諱 千萬不要有那種不好的字眼 去傷到別人 或許你談的事情是對的 可是你用詞可能有些時候 很率性的去表達出來你的情緒的話 人家會覺得跟校長講話很有壓力 就不用理直氣壯 理直可以氣緩 緩和一點 或許有些細小細節的東西 也不用大德不踰閑 小德出入可也 按照學校的規定 譬如說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老師的出缺勤 我們都有教師的出缺勤辦法 你就按照出缺勤辦法 一定要宣達 至於老師偶爾請個兩個小時假要出門去 辦他的私事或者說家裡也有急事 那就很大方的應允就好了 不需要在小細節去挑 這樣的話 老師會覺得校長很通人情 所以這個壓力來源 其實不只是只有在講話 還有很多在跟老師還有學生的互動上面 是需要很謹慎的去跟老師產生一個默契跟關係 這樣子才不會讓人家感覺感受到 跟校長講話很有壓力 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是不懂裝懂 這個要忌諱 為什麼 因為校長本身也是教師出生 頂多對自己的本科稍微嫻熟一些 甚至當了校長很多年之後 可能在教學上 校長的能力也沒有那麼強了 好 經驗也沒那麼豐厚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信賴老師的專業 那我們任何會議 尤其是課發會啦 或是領域對話的時間 盡量的排除其他的事件 參與跟老師對話 大部分校長也會參與的會議啦 或是教學專業的對話的一些小會議 基本上只要有校長出現就會比較重視 所以不懂不要裝懂 想辦法去問專家 甚至可以向外取經 甚至也可以請外面的專家到校來分享 沒錯 這些東西都是校長 其實我認為校長這三方面要好好的加油 是 我們在節目一開始先聽到校長 對於一位好校長的特質有哪些 做了一個定義或者是一個期許 三要跟三忌 從這樣的一個觀點來看 我們就知道校長是非常努力在學校的經營 而且常常有大智慧的話語 校長曾經讓一個即將要廢校的學校 到最後變成是家長們趨之若鶩 我剛舉一個例子 剛才您還沒有來的時候 我就跟我們錄音的同學講說 欸 你知道嗎 我們的福豐國中居然有 相當於誠品書店這樣等級的圖書館 而且圖書館外面的這個長廊 比照我們的星級等級的咖啡廳 他一聽就覺得非常的羨慕 可是讓一所即將要廢校的學校轉化為現在 其實這中間有很多的努力 包含硬體包含軟體 包含你可能要募資 包含你需要跟老師們一起努力 讓家長們能夠為這個學校共同來努力 所以要經營一所學校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是不是要校長談談 也跟聽眾朋友介紹一下 我們的福豐國中 您是怎麼樣用大智慧來領導這所學校的呢 我是經歷過兩個學校 文昌國中 那一個學校 剛第一個 初任校長的時候他是真的是比較弱勢 學區被劃分光 所以我接手是只有11班 所以兩任任滿八年之後呢 班級數回到46班 喔 4倍 對 每天就用遊覽車去接孩子上學 這個大家會覺得蠻奇怪的 為什麼學區制的中小學為什麼還有遊覽車 因為我都向外招生 怕遊覽車到了比較遠的地方 人家願意上車嗎 人家會思考 家長會思考 這個學校到底辦的教育辦得好不好 帶國中比較 我們大家都知道 是升學是非常重要 家長非常重視 但是除了升學以外 我們可不可以再多辦一些特色 所以在那個8年時間 從一個即將要廢校的地方 我們辦了非常多的特色 比方說 國際英語村 大家都知道的對不對 就是從 甚至全國各縣市幾乎都派團體到來觀摩 甚至有一些兩岸的文化的一些 或是教育的交流 也是指定到國際英語村來參訪 你一定要想出一個藍海的一個策略 您好像在經營著企業家 這種CEO的心情來經營一所學校對不對 顧客為什麼會上門 酒好客自來 花香蝴蝶自來 所一一定要想辦法把這個牛肉香飄出去 聞到的一些顧客們 他就會自動的送上門來 當然你必須要把牛肉做的非常 煮得非常好 所以你的技術要很高明 所以這個基本上 我是認為學校的經營一定要想辦法創造特色 那在國家體制上面 每個學校都相當 但是在這些相當的條件之下 你有沒有一些特殊的一些方法 還有團隊的領導 所以現在這個學校還算蠻熱門的學校 待會兒我們要一一的來跟聽眾朋友介紹 這些學校的亮點 不管是文昌國中 還有您現在現任的福豐國中 校長在不同的學校 但是他的經營理念 的確非常值得我們來學習 那繼續我們請孝齊老師來跟聽眾朋友分享一下 就是一般來說 我們從教育的政策面來看 學校的領導跟經營 它會遇到哪些問題 因為我們剛才聽到校長談到這個部分 是不是孝齊老師先跟聽眾朋友解說一下 其實剛聽校長分享這麼多 非常有感觸啊 因為我本身也是在國中服務很久一段時間 當主持人說我們校長是經營之神 其實我完全同意這個 剛剛主持人用一個比喻叫做CEO 在經營一間學校好像CEO 事實上現在企業管理界 他們除了CEO之外 很多企業他們設立一個職位叫做CCO 那CCO它是 那個C它是Collaborative 就是協作長 他負責的職務就是越來越多 因為我們現在企業分工也越來越細 那部門之間的協調變得越來越困難 所以在企業當中如何去協調各個部門喔 那讓他們共享資源 共享目標 一起向目標來邁進 那這個是CCO的職責 那也是我們看到國際企業上成功的 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喔 從這個觀點來看 我們現在的校長領導 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情 就是在我們目前台灣 校長領導的確是一件很困難的工作 那它的困難點從教育與政策研究上 我們可以發現一點就是 現在學校面臨非常多的苛責 一般來說我們的課擇 大概可以分幾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來自於行政部門的科程的苛責 那還有法律的苛責 還有來自還有可能地方政治勢力的政治苛責 那地方人士期待的社會苛責 跟來自我們教育專業的專業苛責 一個校長要怎麼樣同時面對這麼多的目標 從當中去調和鼎鼐 那事實上相當考驗 我們說的協作的能力啊 那什麼叫協作能力 事實上就是讓學校當中的所有成員心悅誠服的 那知道自己的目標 那知道什麼樣的狀況對學校是最好的 那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然後願意主動付出 那基本上這需要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那剛剛校長也提到 就是我們的信任感 我們從不管從哪個研究角度來看喔 只要這個信任感能夠建立了 那對於這個學校領導 基本上他就能夠發揮一個協作的這樣一個功能 那我想這個是我們目前 看到那個教育政策上 校長領導的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這樣子 的確是喔 那有很多的秘訣或者是方法 是校長在經營學校上會用到的 其中今天就是來挖寶的 我們下段節目當中 我們再請校長跟孝齊老師來跟聽眾朋友繼續的分享 Open your mind 就愛教育電台 國際教育的焦點話題 專業多元的國際視角 請聽教育瞭望 國際教育心動線 今天為聽眾朋友特地邀請到 桃園市福豐國中的宋慶瑋校長 以及國教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的研究中心的阮孝齊老師 在節目中來跟聽眾朋友分享 我們怎麼樣一起來經營好的學校 那在上一段節目當中呢 我們特地請校長跟孝齊老師提到了 學校其實領導有很多的困難 那校長的重要任務之一 那就是要爭取校外的資源 來進行學校的建設跟革新 尤其我們聽到學校裡面有誠品級的圖書館 真的是非常羨慕 可是你知道嗎 要建這樣的一所圖書館 其實是很辛苦的 要有很多的資源 那是不是能夠請校長 針對像是爭取學校的這種建設經費啦 或者是要節省學校的這種固定開銷啦 等等等等很多這些事情 有沒有些成功的秘訣 今天可以分享給聽眾朋友的呢 好的 我要從十大建設談起 十大建設是我們蔣經國總統當時他推動 他行政院長的時候推動的一個 非常對台灣重要的一個里程的一個國家建設 沒錯 到了80幾年的時候 他有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 這時候是十大建設後續產生的一個經濟效應 那我用這個當作一個影子 學校一定要有些有建設 把環境都弄好了 建設好 教學也好 學習環境也好 或是運動設施也好 整個的生活環境 都要好 學生是來學校生活與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場域 校長擔任的角色就是建設 那建設好了以後 老師的專業可以在這個場域裡面 很餘裕的去發揮 把他的專長發揮出來 那受惠的當然是孩子 那爭取經費這一塊 我們也都知道中小學的經費 都是按照班級數下受 大校比較多 小校比較少 但是大校也有老校 小校也有老校 只要談到老校 其實你按照班級數下受的 其實根本不夠 光是做防水防漏就不得了 所以你一年能夠動用的經費 太有限了 其實都是不夠 都不夠的情況之下那怎麼辦 那我們教育制度裡面 剛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 以桃園為例 我們有所謂的地方議員的一個建設建議款 他是編在議員的名下 那在議員的名下 他還是要用在教育上面 所以你要去跟議員拜託請託 那這方面我是蠻用力的 所以在經費的使用上面 我就會比其他的學校多了一些 其實多蠻多的 但是要怎麼樣去跟地方上的議員去做這樣的一個互動 其實下班後是蠻辛苦的 是啊 是啊 要溝通喔 要讓他知道我們的願景 我們要如何經營 有些活動 我們去參與一個活動或是餐會 我們可能會歪打正著 有的時候剛好旁邊有一個貴人在 或是我們的家長會長 他幫我們起個頭 我們後續就有一些這邊的挹注 那這個當然就是校長本身你接不接受 下班後會佔掉你的個人時間 或是假日時間 你願不願意犧牲 如果你願意的話 其實都可以找得到 但是有一個比較重要的關鍵 找了錢進來之後 要做什麼 哪個最迫切需要 哪個是最好的 我們發現其實某些學校 他們把一個空間做得非常漂亮 可是乏人使用 也有這種情形 也有這種蠻浪費的 其實倒不需要這樣做 要做就是在現有的經費之下 你怎麼去創造一個亮點 那個亮點很重要 剛剛主持人有提說誠品級圖書館 還有星巴克的走道 那為什麼 因為我是有一個概念 慷商標之慨 借力使力 我們在設計上的時候 我們就想說一個圖書館要改造 是不是我們可以有一個 大家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 而且是還quality的這種印象 這品牌印象就出來了 所以品牌領導就是在這兒 你創造一個東西 亮點出來的時候 他是有一個symbol 他有一個符號的 那個符號是跟誠品級是等號 所以我就請設計師到辦公室來的時候 就跟他談這樣的概念 他就想說 甚至他去走訪了好幾家誠品的圖書館 大概的模式是長什麼樣子 那我們就朝這個方向去設計 那另外剛好廊道上面剛好有一個突出的露台 那我就想招蜂引蝶 吸引孩子來看書 先在外觀上面做一些努力 所以我就外面設計了成星巴克的那樣的一個環境 但是我的Logo呢 看不出來是他是星巴克 自己學校老師設計的 還非常漂亮 所以很多孩子就因為這樣子而遠遠的看 看到那個地方很漂亮 他就自然而然就是靠近了 靠近之後就不小心就進到圖書館裡面去了 借書量就成長了好幾倍 這是一個亮點 一個品牌 甚至你經費一定要充裕 第一個經費充裕 第二個你的亮點要有品牌的符號在裡面 讓人家會覺得說 很值得一窺究竟 甚至我也可以在談一個很亮的一件事 我有一間未來教室 未來教室 那個教室現在幾乎參訪團體都會來到我那個學校來參觀 那個未來教室就是 全E化的多媒體雙向多媒體互動的教室 有MR AR VR都有 可以用iPad直接老師就上課了 有80吋的大觸控螢幕 所以當這個建設做好之後 老師的專長訓練呢 我們要鼓勵老師多去進修 多鼓勵 多支持 讚美 人很奇怪 小孩需要讚美 大人更需要 所以老師你多給他讚美 甚至我們再多找更多的設備跟環境 讓老師很充裕的去使用 他會覺得受到尊重 他會發揮的更好 這樣的話 孩子受的教育品質就會提高 所以聽眾朋友聽到秘訣了 不僅是硬體上我們要來找到經費把它建好 然後品牌形象的植入人心也很重要 最重要的 不僅是要讚美孩子 更要讚美老師 老師受到尊重被讚美了 他願意付出的更多 是的 是不是 秘訣在這 軟硬體要兼具 除此之外還有活力運動館 所以你們不僅僅是希望孩子會讀書 更會生活 所以他是一個生活全面均衡的小朋友 所以活力運動館這一塊 我之前在第一個學校的時候 有參與第一代的那個樂活教室的評定 四個指標的全國的四個指標 我們拿到了兩個冠軍 那到福豐之後呢 我們設的活力館更高檔 他裡面有籃球機 撞球桌 有棒球九宮格 還有我們的運動健身器材 還有GYM這些很多 還有 都有 孩子就可以在上體育課 所以孩子很喜歡進去 連那個胖哥胖妹都願意去動一動 有些孩子上體育課都躲在樹下 沒錯 尤其是國三的女生 比較容易常 常常比較因為功課壓力的關係 怕曬黑啦 對對對對 那只要到了活力館去 哇 孩子就開心的不得了 所以設計這個活力館 是開拓了一個下雨天也可以做 實施體育課的一個很好的一個空間 那目前來講 來參訪的團體 像去年有一個大陸四川的一個第七中 把他們的參訪團到學校來 他們看完之後 老師們就問台灣的教育都是這麼搞的嗎 他們喜歡講搞是吧 對 就是這樣辦的 我說是啊台灣都是如此 哈哈哈 未來希望 我們宣揚國威一下 宣揚國威一下 希望都是以這樣的一個楷模借鏡 我們都能夠達到 但是這個經費的來源 跟軟硬體和老師們跟家長們的協助跟意願 我覺得是相對重要的一件事 孝齊老師是不是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從研究上來說 目前投入哪些的教育資源對學生還有學校來說 是最為有用的 剛才我們也聽到這個實際的例子 跟聽眾朋友談談 謝謝主持人 其實說到教育資源 那大家可能想像中就是以那個錢為主要大宗 但是事實上我們從研究上來看 所謂的教育資源它不但 應該是說影響學校教育的方式 除了我們比較常提到的這些應實例之外 我們越來越重視文化方面的 影響方面的 認知方面 認同方面 我們叫軟實力喔 那我們發現其實在教育場域裡面喔 這些認同感軟實力喔 那他往往能夠發揮力量 比所謂強制規定的法律的力量來得更有用 那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有一些資源 不是那麼有用 比如說常常我們看到電腦閒置 或是像剛剛校長提到的建了一間圖書館 但是卻乏人問津變成蚊子館 那這種情況我們不是只有台灣發生 事實上在我們上次有談過 這個PISA這個國際評比當中 我們在其他國家的一些教育成就 跟教育資源的關係上 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現象 但大體來講 是說教育資源投入越豐厚的地方啊 那他的教育成就會越好 但是除了資源的投入之外 我們還要看看這個資源 他是怎麼樣來使用的 那我自己提我自己的例子 我在做我的博士論文的時候 我在台灣各個縣市 我們來看我來看各個縣市的財政資源 跟他老師專業發展的狀況 那我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 不一定是投入最多錢 像我們想像中台北市或新北市 投入最多錢的縣市 他的教師專業發展情況很好 反而是這個他對於老師的研習喔 他有透過比如說回流的機制 或是他透過某種方式 讓老師們彼此去做連結 讓老師們有感 那這種之後 他的老師們專業進修情況 在往後的兩三年 那往往會超過其他沒有做的這樣的一些縣市 我想其實回歸到我們教育現場來講 就是資源除了運用出來 他還要提供這個在學校場域裡面 不管是老師也好或是學生也好 一個認同感 對 那我剛剛聽到校長 我想分享一個我之前學校的例子 其實蠻類似的 就是我之前任教的學校校長 他原本第一個任教學校 也是一個在台南蠻偏鄉的一個學校 那他去的時候 他在想說要怎麼樣讓這個學校 獲得地區社區民眾的認同感 他也是一樣從圖書館開始做起 也是一樣跟校長我們宋校長一樣 先爭取地方的認同 然後決定說我們來投入這個圖書館的改建 那最後他們社區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有什麼東西的就 後來這個圖書館就變成當地社區的一個中心 後來即便是我們 我之前任教學校的校長王洪寶校長離開之後 那後來大概他回去這個地方 當地的社區名稱也都非常感佩他 所以我相信如果校長能夠爭取到這樣的一個認同感喔 那就能夠把這個學校的資源 發揮到最大的一個效益 一定要找到學校的特色和這個亮點 能夠讓同學們樂於去 老師願意運用 社區的民眾都喜歡來到這個地點 然後讓這個地點的功能發揮到最好的 那還有哪些部分是值得我們來多多學習的呢 下段節目當中 我們再請校長跟孝齊老師繼續跟聽眾朋友一起分享 教育觀測站 國際教育心動線 節目繼續進行的是教育觀測站這個單元 非常榮幸能夠為聽眾朋友邀請到 桃園市福豐國中的宋慶瑋校長 以及國教院教育制度與政策研究中心的阮孝齊老師 在節目中把經營之神的這種經營學校的態度和方法 來藉著我們的節目跟聽眾朋友分享 剛才前段我們講的比較多的是 在硬體的建設上 校長也特別說 硬體的建設是我們要來為孩子們設想周到的 可是我們回到教育的本體 也就是學生的學習上 那校長怎麼樣讓我們的孩子喔 你觀察到他們的學習困難 而且讓我們的孩子們很樂於在這樣 您建造的一個環境當中樂於學習 孩子學習快樂不快樂 我們可以從孩子會不會遲到的量來看 如果遲到的越多 代表他這個學校的氣氛是低的 他不想來 他不想來上學 是媽媽千叮嚀萬交代他才來上學 那我所到的學校 幾乎遲到的學生不多 為什麼 因為他急著想來學校 那為什麼 來到學校他覺得很快樂 因為他看到了很好的環境 或是設備 是 那除此之外呢 最主要的是還是導師的班級經營 那我們在跟導師在溝通的時候 我們一定要讓導師感受到說 孩子視如己出 別人家小孩當成自己家的小孩來帶 在學校的課程教學 怎麼樣去讓它提升品質 我們請學者專家到學校來做分享 或是我們帶隊到有得過教學卓越的學校去臨摹 104學年度福豐國中得到教育部的教學卓越的金質獎 獎金60萬 所以老師經過激勵之後 他一定會很主動的去付出 我們都希望學生自主學習 我們也很希望老師能夠主動 主動的付出 他覺得付出他是值得的 我常常講一句話 專業藏在熱忱中 有了熱忱才有專業 沒有熱忱槁木死灰 連博士都沒什麼用 所以這個好的領導會激發他內在的內在動機 讓他自己主動 把他該做的事情 課程教學跟班級經營拿出最好的 最優質的品質出來 學生會感受到 他就很喜歡上學 他喜歡上學他就覺得在那邊是快樂的 我之前有投過很多文章過 有一篇 是上銬的教育能自由嗎 那個銬就是升學考試 因為我們高中班他在取材的時候 要考的科目太多 所以我們的孩子都必須要學很多東西 其實我們看到現在108課綱即將上路 我們在談課綱的時候 我們發現授課時數沒有減少 所以你怎麼自由 甚至我們國中考高中要會考 高中升大學要考學測 考的科目太多了 科目太多 所以他在每天在學校裡面 75 35節 所以每天至少要上七堂課 他真正下課差不多快5點了 所以我們台灣確實是在全世界裡面 留校時間最長的一個國家 所以有些時候 小孩子真的很辛苦 我們看到孩子30年前也是如此 30年後的今天也是如此 我們的升學還是擺脫不掉 這是一個緊箍咒 我們在教育制度上看好 我們有一個藝才法 藝才法是針對公中小學有音樂美術舞蹈這三大類 可以獨立成班 他是鼓勵 因為現在是常態編班 93年入法 入國教法 但是藝才法它是單獨拉出來 所以設這種班的班級 他是獨立專班的 所以有些家長是願意的 當然我們在經營上有一些困難就是 因為現在私校法57條 賦予私立學校可以入學前辦考試 所以有很多學過才藝的孩子 都跑到私校去了 私校很可惜的他變成藝才中輟生 所以朱宗慶老師他在有一篇文章 他說這個叫做藝才中輟生 他可能鋼琴小學學了六年 可是他跑到私校去念 就沒有這個班級了 所以很可惜 那我們現在在招生音樂美術舞蹈 全國皆然 很難招 但是再難招 我們還是要想辦法招 因為設了班以後 政府年年要砸很多的經費來支持這個班級 所以我在這邊分享 如果可以的話 是不是我們在對這個藝才班的部份 能夠政府再多一些支持度給他 那怎麼做 我們可以再做得比較深入的了解 細節的討論 我想到校長很多的想法和實際的作法 都是非常友善的 對我們的同學 甚至對老師來說 老師的專業的增能的部分校長是用心良多 但是在整體面來看 從研究或者是政策面來看 孝齊老師是不是跟聽眾朋友說明一下 目前教師專業發展的做法 跟政策上有沒有一些新的發展 是值得聽眾朋友來認識了解的呢 是 謝謝主持人 聽校長的分析 事實上我們有在follow校長的那個臉書部落格 我們可以證明 校長在學校的那個經營上 的確是非常用心 因為常常會看到校長分享自己在修燈泡 燈泡啦或是修這個水管啊 親力親為 是是是 我們都說校長是水電工這樣子 我分享一個呼應剛剛校長對學生的那個認同感的觀點 我覺得非常完全正確 OECT他針對PISA 2015年的成績去做分析 他想要去了解學生 在高競爭的校園環境底下 他的血液焦慮是不是也是非常的高的 很焦慮的 那結果發現當然大部分而言是正相關的 這個絕對是有關係的 就是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地區 他學業競爭壓力越大 那學生是比較焦慮的 但是呢 當中有一個很重要 可以調節這個學生焦慮的一個角色 叫做學生對於學校的歸屬感 就是School belonging 我們一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就是 學生對於學校的認同感 那當這個學生對學校認同的時候 他在他認為自己屬於這間學校 而且他在學校生活得快樂的時候 他的焦慮就不會那麼的高 好 那我們都知道 我們國家應該是屬於競爭壓力蠻大 焦慮 非常焦慮的地方 非常焦慮的國家 對對對 因此這個學生的學校歸屬感 我們目前也慢慢開始來重視 那什麼原因會影響學生學校歸屬感呢 像那麼多研究裡面指出 學生跟老師之間的關係 老師怎麼來帶這個學生喔 那他在平常課堂上學習的狀況是怎麼樣 這個扮演也蠻重要的一個角色 如果老師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 覺得自己不是課堂裡的客人 他覺得自己能夠在日常生活的學習當中 獲得非常多的成長 那這個學生當然就是對學校有歸屬感 那即便他面對強大的競爭壓力 那事實上 他也會比較有勇氣比較有自信 來去完成這個成長的任務 這是學生學習的部分 那老師的研習喔 那事實上 因為我本身當老師的時候 我也參加蠻多的研習喔 那我那時候參加過一個印象很深刻就是 夢的N次方 那個王政忠老師所主辦的 裡面有德國教署的全力支持 那時候這個研習喔 他正式的名稱叫做全國教師專業自主社群研習 他跟以往的中央主辦或地方主辦研習不太一樣 他可以透過學校老師自發主動的揪團 你在部落格或是什麼東西你揪團 那你再跟這個王政忠老師或是國教署這邊來報名 你揪團我報名 然後他會提供適當的師資 那你們就可以獲得很好的一個成長 是 那這個是我目前比較突破性的一個做法 提供給台灣老師來做參考 對 這種揪團 老師揪團一起成長的風氣由下而上 老師自己的需求展現出來 所以呢目前大家都在瘋揪團 讓老師們很多的需求和想法能夠實現 我想節目最後請校長跟聽眾朋友分享 尤其是我們收音機旁還有很多的家長跟老師們 其實我們對於108課綱的這樣的一個 即將上路 有的時候我們又有期待可是又怕受傷害 所以我們怎麼樣在心情上做好一個準備 讓我們的學校的經營 在老師的層面 學生層面 跟家長層面 都能夠共同顧及到 108課綱即將上路 那現在目前很多的研習都已經辦理完成 那108課綱最重要的是 自動 共好還有分享 從這個三個理念去分享出來之後呢 他最主要的是素養教育的一個提升 那素養這個 孝齊老師之前也跟我有很多的啟示喔 我個人比較素養是針對學習遷移這一塊 什麼叫學習遷移 就是說他會出來旁聽 他不是一個單一知識的一個學習 他可能今天修了一個燈泡 他可能必須要知道旋轉的力道 或是這個燈泡去哪裡買 甚至這個燈泡的亮度是多少 還有他消耗的功率等等 這些都要旁邊的學習遷移他要自己去學習 所以素養教育其實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 本職學能的培養 108課綱最主要就是 把素養教育融在我們的108課綱的那個核心的價值裡面 老師學生跟家長倒不用太大的擔心 因為這樣的一個架構 其實在某種程度是讓孩子能夠主動的去學習 當然家長在跟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面 還是要不斷的去激勵他 鼓勵他 他的教育的複雜度是非常的高的 不是單一的 我們在教育現場有很多很複雜的狀態 單親家庭 弱勢團體 甚至還有特教孩子都有 那怎麼樣去面對108課綱 首先孩子都有沒有受到妥適的照顧 我們就必須要在教育現場裡面 去針對教育問題 用這樣的方法來去解決 其實在過往你們已經符合了這樣的一個素養的精神 你們過去的經營的方式已經是如此 其實從九年一貫課程改革開始 91年90年國小 到現在為止 課綱有不斷的在修正 他是一個動態的一個修正的一個狀態 所以是越做越好 當然最重要我們還是比較希望是說 在基層的孩子不要學太多的科目 尤其是本來是七大領域現在變成八大領域了 多了一個科技 科技領域 因為早期有工藝課 我們當孩子的時候 有工藝課有家政課 現在都融在裡面去了 所以就變成有些孩子 現在孩子不會換電池 他去seven買個電池 他不知道那是幾號電池 他講不出來 這就是科技很重要 尤其是面對這個地球村的一個 很頻繁互動的一個國度啊 我們必須要透過科技 透過科技來去影響我們的未來 所以在科技上面的一些教育 我必須要很專注的 尤其是像創客的 讓孩子去產生利用科技的儀器 或是器械去創造出一個新的東西 那個就是一個創造力的培養 所以108課綱有很多很多的價值在裡面 那當然在這麼短時間沒辦法講得很全 但是請家長放心 也請孩子會更快樂的去學習 當然我們也希望說 升學不要考那麼多就對了 那這種希望能夠在未來 沉浸式的這種教學的環境當中 是不是你也覺得 這真的是能夠培養出 我們具有素養公民這樣一個態度的方式呢 是的 其實我們越來越重視公民的訓練 尤其是現在我們的民主開放之風 這麼樣的興盛 我們要告訴正確的公民的訓練的一個價值 而不是為反對而反對 應該有更高瞻遠矚的眼光 還有跨國際的這樣的一個世界觀 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公民素養要提升的 是是 今天非常難得 也謝謝校長在節目中的分享 也謝謝孝齊老師 謝謝兩位 謝謝
影音檔案播放路徑
-
mpd
-
m3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