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心動線」107年第42集「國小素養導向教學的案例分享」
節目邀請新竹市龍山國民小學陳梅香主任及李君慧組長,一起來分享龍山國小從早期規劃以校園植物作為特色課程,融入生命教育,並以閱讀統整學習,到近年配合12年國教政策,開始重整教材,調整學習策略,規劃以「輕旅行,深學習」為主題的跨領域戶外探索教育!從低、中、高年級不同的課程設計,從培養體力耐力的體育課到認識高山植物的自然課,全面調整、拓展孩子的學習經驗!而學校的熱血教師們,更是克服教學模式轉變的恐懼,主動參與教師專業社群,共同觀課議課備課,讓教師也與孩子一起自發、互動、共好,成為跨領域的終身學習者!
觀看次數:547
國際的教育趨勢 全球的教育脈動 深入報導深入分析 歡迎收聽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共同製作的國際教育心動線 聽眾朋友晚安 我是謝若男 歡迎您在周一的晚上收聽我們的國際教育心動線 對於每位家長來說培養孩子面對現在還有未來挑戰的能力 的確是家長們最關心的一個議題 那我們12年的課綱其實講到了素養導向的教學 也就著重在培養孩子面對現在還有未來的態度跟知識和能力 今天節目當中我們就邀請到 新竹市龍山國民小學的陳梅香主任跟李君慧組長 來跟聽眾朋友分享 他們怎麼樣來設計素養導向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 來幫助孩子們學習更加的主動和積極 歡迎聽眾朋友一起收聽我們為您安排的專訪 好在還沒有進行我們今天的主題專訪之前 邀請聽眾朋友一起來收聽 由我和登偉為聽眾朋友特別收集資料整理的國際教育脈動 這個單元是為聽眾朋友報導國際教育的訊息 是由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還有教育部各個駐境外的機構 來協助我們收集整理相關的訊息 由正在大學就讀的范登偉同學來為聽眾朋友編輯播報 國際教育脈動 聽眾朋友大家好 我是謝若男 大家晚安我是范登偉 今天的國際教育脈動這個單元 我們要從小學生的課綱來看 如何建立孩子的基本素養 從家庭的角度來看 建立起社交情感概念 還有呢 像是泰國跟德國對於課綱的修改 要在教育階段分別取消核心的科目 還有小學的體育課的制度 這個部分做一些變革 我們首先來看看這是美國 美國最近小兒科的醫生專業期刊研究顯示 親子之間的互動透過閱讀和遊戲等等的方式 對於小孩的社交情感建立有非常大的幫助 這部分我就請登緯來跟聽眾朋友解釋一下 這一個最新一期的小兒科醫師專業的期刊研究發現說 閱讀跟遊戲會影響孩子的感受 還有行為 甚至就會影響小孩在上小學之後的學習喔 那不過這個研究是怎樣子進行的呢 研究人員就拿一家醫療中心裡面所提供Video Interaction Project 簡稱叫做VIP的一套輕質的教材影片做研究的基礎喔 那麼當進到這個醫療中心裡面進行例行檢查時候 家長跟兒童就會在閱讀或者是玩的時候怎麼會被側錄下來 工作人員會跟家長一起來看影片 提供家長他們一些在遊戲方面或是閱讀方面的反饋 或者是教育資源帶回家使用 另外一個對照組的兒童啊 就只有進行例行的健康檢查而已喔 那結果就發現親子一起共讀共遊 這樣子養育下的兒童 他們長大之後比較沒有過動或者是侵略行為出現 這個研究真的很重要 只要做到共讀共遊 那除了親子陪讀或是遊戲的方式之外 其實研究人員也建議了一些方式來進行小小孩的大腦的訓練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實驗中孩子們的年齡還有他的心智發展各不相同 也因此也並不一定是說只要透過共讀或是共遊 就能夠建立起孩子的社交情感的基礎 所以研究人員就建議說 在健康人員專業的醫生家訪 或者是社區的介入的話 那麼善用嬰幼兒的健康檢查的時機 作為親子教育的內容之一 紐約大學的小兒科還有人口健康學副教授也提到說 在所有大腦研究啊都顯示說 早期的發展的重要性 所以家長也應該要持續進行親子互動和閱讀模式 陪伴孩子們一起成長 在這過程當中 建立他們完善的社交情感 還有情緒管理的能力 這是我們講到小小孩親子共讀或者是親子共同遊戲 對於大腦是非常有幫助的 接下來我們看看是泰國 泰國教育改革獨立委員會在決議文當中呢 將小學一到三年級教育階段要取消8組的核心科目 哇這對於孩子的學習應該也會產生些影響 泰國教育改革獨立委員會的主席就決定 在泰國接受教育的小學一到三年級都要取消八組的核心科目 這八組的核心科目有哪一些呢 有泰語數學科學還有社會宗教與文化藝術職業與技術 還有外語跟體育 看來泰國的小學生比台灣小學生還要辛苦 太多的必修課要選 所以從過往的經驗來看 小學生如果要上這八組的核心課程 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大的負擔 因為有很多的評量測驗 這八科都要考試 所以導致老師要趕著把教學完成 讓學生參加考試 可是這樣子的話 就沒有辦法達到他原本應該說要達到的學習效果 所以教育改革委員會希望能夠重新改革課程 用創新的測驗讓學生可以適應現在跟未來的課程 所以在實質上課程改革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 我覺得應該是不太可能 所有的科目都取消 不讓孩子學習 沒有錯 他們不是把這個科目全部取消 而是改變一種方式來上課 所以呢這些新的課程強調的是 學生如何去增強自己的學習效能 比方說雖然取消這一些核心科目 可是我們要思考的是 這些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學習英文或者是數學 這些核心科目的時候 應該要學到哪一個程度 或者是在生活當中 要怎麼運用這個科目是非常重要的喔 那這些指標啊 應該要取代比賽啊或是晉級考試評量的導向指標 目前預計在9月多前就能夠完成 整個課程上的規劃還有測量的部分 以後就會開始做小學生的效能架構 來為他們進行下一階段所該進行的課程來做參考 達到最後說 他們學習完就是這些課程之後 如何過生活來發展自己未來世界的目標 好像世界各國都在進行素養導向 取消很多的核心的課程 做一些改變 接下來看看德國 德國也做了一些部分的改變 德國的體育課 當地的學者發現他長年失衡的體育課品質 所以呢要做出一些改變 目前德國現況到底是如何 現在體育課在德國已經出現失衡的狀況 主要因素兩個 第一個是體育館年久失修 第二個是缺乏合格的體育老師喔 導致學生在學習體育的興趣被消磨之外 同時也被迫取消上體育課的權益 其實運動對於大腦發展的益處的研究 早就是非常大的事實了 尤其在12到13歲之前的孩子更要多多運動 讓大腦內的神經纖維不斷的成長 有助於語言能力啊還有其他學科能力方面的表現 另外就是在德國各邦當中 體育課的成績表現並不會對升留級造成影響 所以對那些我的能力比較弱的學生而言 也就沒有動機去投資時間還有金錢來鍛鍊自己 或者是改善自己的體能 目前德國有什麼樣的方式來重新讓學生啊老師 來重視體育課的品質呢 目前體育課的老師們都認為說 如果這些課程全部都擁有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統一的課表 會是一個比較好開始 除此之外 也要規定說 學校每週至少有3個小時的體育課程 並且還是有合格而且是專業的師資 來執行這樣子體育課 那麼同時也會把體育成績納入學校的升留級體系當中 如果說你沒有辦法通過這學期體育課的話 有可能會留級這樣子的制度來幫學生 那麼迫使學生真的要用時間來改善自己體能 那至於在老師的方面啊 合格的老師也要有教學的實務經驗 帶領團隊的能力 還有輔導運動能力較差學生等等這樣子經驗 才能夠真正的改善體育課品質 看起來世界各國都要與時俱進 把不好的課程加以整理改變 這是我們今天看到泰國跟德國對於課綱的一些修改 非常感謝朋友收聽我們的國際教育脈動 謝謝 請聽教育瞭望 國際教育心動線 今天我們邀請聽眾朋友 一起來認識我們國小素養導向的教學案例分享 包含了自然科跟體育科 也特地為聽眾朋友遠從新竹邀請到 龍山國小的陳梅香主任 主任您好 主持人您好 主任是學務處跟輔導處的主任 是的 叫學輔處 對的 我之前是在龍山國小服務 但我從8月1號開始到關埔國小 所以我現在接的是學輔的主任 第二位來賓是新竹市龍山國小的李君慧組長 是體育組組長對不對 君慧老師好 主持人好 我是那個龍山國小君慧老師 這是我們體育專科的老師 我們來認識一下 就是我們講到12年國教的素養導向 一定有很多的家長還有我們的聽眾朋友非常的關心 那梅香主任的專長就是自然領域 是不是請主任來分享一下 在自然教學時候我們素養導向的想法啦教學策略等等 在這一波的素養導向的教學裡面 在自然科裡面 其實我們跟以往比較大的不同 是我們希望就是讓孩子學習的時候 是以一個大概念的部分來讓孩子學習到自然界的這些知識 那第二個部分的話 就是說我們會讓孩子學習的不是片段的 而是有一個情境脈絡的 那再來是以往我們認為教的時候孩子都會了 但其實我們這次會著重 解開教學裡面還有學習裡面的黑箱 到底我們怎樣鋪陳給孩子一些 學習的策略也好或教學策略也好 讓孩子可以學到方法跟策略 最後學習的這些東西的時候 也希望這些孩子有機會可以整合之後實踐出來 我們可不可以舉個例子 您剛剛說一大個概念 以昆蟲來說就以往我們在教昆蟲的時候 可能會很多就是在昆蟲的構造或很多的概念 但是這些大概念 這些概念的上層其實也有個大的概念 是什麼呢 就是所有這些生物 昆蟲也是生物的一種哦 那麼生物的構造 你看他的功能其實是互相搭配的 對 所以呢我們用一個這樣的大概念 希望孩子習得這個以後 他不只是學到其中的一種昆蟲 未來他看到了很多的動物也好 甚至於植物也好 他就會知道這些生物裡面在自然界裡面 它的構造長成這樣 跟他的功能讓他可以在自然界裡面做生存 是 所以要認識這整體的整體面 是 那再來的話就是說 以這一次的昆蟲的我們的教案裡面 我們其實有特別讓孩子在習課的時候是有一個情境脈絡 讓孩子在學習這些東西的時候 是有一個真實的情境 比方說我們要學昆蟲 那孩子為什麼要學昆蟲 那跟孩子生活在這個日常生活在學校裡面很重要 那龍山在群英樓在改建的時候 我們拆了一棟大樓 大家有沒有想到那個拆大樓的時候 人都要撤出來對不對 可是有沒有想過 植物可以做遷移 可是昆蟲呢 所以我們就以這樣的一個情境脈絡 讓孩子來思考說 群英樓搬遷了 到底這個蟲蟲要搬家了 那牠要搬到哪裡去 第二個部分是 如果未來我們整建新的大樓的時候 新的大樓我們要怎麼樣去佈置一個好的環境 讓這個蟲蟲願意再回來住 所以以一個這樣子的情境脈絡來鋪陳整個孩子的學習 所以這個情境大樓原來在裡面有佈建出一個 適合他們生存的一個環境嗎 是是是 因為他是一個就是我們學校裡面最多植物的一個區域 然後因為要改建的關係 所以全校的老師跟小朋友也在討論 大樓要遷了那植物他需要做一個遷移 但是裡面的動物怎麼辦呢 尤其是昆蟲對不對 所以正好也上到這個昆蟲的單元 我們以一個這樣子的情境脈絡來跟孩子們鋪陳 那接下來的部分 那孩子要到底要怎麼學呢 我們就希望孩子能夠有他自己的學習的策略方法 比方說我們就運用了KWL 就是讓他可以原本他知道了什麼 然後他想要知道什麼 透過科學的閱讀或一起他動手去探究之後 他習得了哪些的東西 然後小組也一起分組的來合作 然後來探索說 我要來怎麼樣重建這個蟲蟲的新樂園 那最後呢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透過 有這樣一個好奇的歷程 然後透過實際的飼養這些昆蟲之後 它可以把這些東西 其實在未來如果我們新的大樓在改建的時候 他會怎麼去設計 要讓蟲蟲可以回來的一個這樣的環境 老師一直講蟲蟲我都好害怕 會不會有小朋友像我一樣是害怕的 如果你叫他飼養昆蟲 他怎麼辦他不敢碰也不敢摸呢 會呀 也是會有 所以我們其實就是佈置了兩種部分 一個就是部分的昆蟲是老師會在實驗室裡面 就是養在那邊然後小朋友可以來觀察 那第二部分小朋友也可以自己去設計了他的飼養箱 然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 然後他們來一起飼養這個昆蟲 也就是說有的孩子他真的很害怕 他可以透過觀察 老師的飼養也好或同學的飼養也好 他一樣可以看到昆蟲他在整個生長的過程 的確是 我覺得這不僅僅可以影響孩子 這孩子回到家 這整個家都要幫他一起養這昆蟲 陪著他養 是是是 竹節蟲 沒錯沒錯 然後我第一次還要去摘樟樹的葉子 沒錯吧老師 竹節蟲是喜歡吃芭樂葉 芭樂葉 完了 我摘錯了 然後呢我摘完葉子之後 枯葉要移到新葉上 還不能抓牠 要用毛筆把牠輕輕的撥過去 是是是 所以很有趣的 所以孩子經過自己情境的培養 親身的來飼養之後 他的感動和對這個昆蟲想要認識的動力就不一樣 跟從書本上的知識就不同 所以希望孩子都有這樣的經驗 是的 是在國小每個年級都會做這樣的一個飼養的方式嗎 對 在飼養這個昆蟲的部份 其實在自然課裡面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歷程 那他大概是在我們教材地位裡面 大概是在中年級的部份 他會放進去這個飼養的部分 那希望透過孩子有好奇 然後長期去飼養一個昆蟲 可以讓他昆蟲的生態還有構造的部分 然後也培養了情感 的確是很棒的一個教學的方式和策略 讓我們孩子身歷其境適性而教 那這樣的一個方式會不會佔用了老師比較更多的時間 就會被有些排擠的效益呢 這些部分其實就老師必須要在事前的時候 其實是做比較多 各種老師比較多的一起共備 他會要設定的 其實我們要設定的是我們的學習的內容 以及孩子學習的表現 然後再把中間我們可能鋪陳了哪一些 不同的老師他可以鋪陳不一樣的教學活動 甚至於有一些不同的策略 但是我們其實是要想他 我們最終要達到孩子培養哪些的核心素養的部分 所以我們會把以終為始 就是整體來看待這樣子的一個教學設計 以最終的一個學習的成效 以終為始 有這樣的概念在其中 好 這是我們對於自然科領域稍微的認識和了解 也謝謝主任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那通常我們在節目中有訪問過數學領域啦 國文素養啦自然科 體育科比較少是特別來提出 在我們素養導向教學裡面的一個很重要的一環 那君慧組長就是體育專長 我們請組長來分享一下 怎麼樣設計素養導向的體育課程 還有怎麼樣來備課呢 組長 其實我們一開始在龍山國小原先在六年級的部 分就已經有辦理10多年的那個成果發表 那成果發表裡面 舉凡藝文啦體育啊各方面都會有展演 學生的展演部分 那我們一直在這幾年來是想說 孩子如何他自己能夠擁有這樣的編創能力 那我這個課程的設計裡面 就是將音樂在體育課程裡面做一個運用 然後再加 老師您說音樂在體育課啊 我有沒有聽錯 對對 好特別喔 就是說因為我們這有觀察到了一些文獻裡面 發現一邊運動一邊聆聽音樂 能夠增加運動的一個持續力 那在這幾年來也發現說 孩子們在很喜歡一邊上體育課一邊聽音樂 然後所以我們才會設計這樣的一個課程 來導入國小的體育 那我們這些年來國內的體育教學 早期有國小的教學的律動課跟高年級的土風舞 再來是這兩方面才有結合到音樂的部分 所以他的比例越來越少了 所以我們一直認為這樣子很可惜的 如果能夠帶入一些音樂的節拍 讓孩子們試著去發想 或者是在創師肢體運動上去結合各項的運動技能的話 這樣子的話讓孩子能夠更能夠學習到更有趣的去學習這樣子 我知道到健身房會放音樂 對對對 因為有音樂律動 所以講到我們低年級的律動課還有土風舞課 他比較跟音樂有比較多的連結 那之後那打籃球不可能啊 排球可能嗎 就是如果是高年級或者比較是激烈一點的運動 他怎麼樣跟音樂做結合 所以我們在設計這個課程的時候 我們是以 因為這課程要讓孩子能夠 直接進入一個編創的一個能力上來講是相對的困難 所以我以動靜皆宜這個 叫做跨領域創世表現型的運動 來做動態跟靜態 很明顯比如說我們動態的時候 就讓學生去創作一個動態的足球表演 類似是這樣 然後靜態的足球選手定格的表演 那一動一靜之間 他們就很容易去學習一個動作如何去展現出來 這個也包含是藝術與人文的部分 所以是跨領域的一個結合對不對 這是我們12年國教談到 素養的一個能力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和想法 所以把跨領域這樣的一個創意思維結合在我們的體育教學裡面 哇 這真的是好特別 可是您剛剛說已經行之好幾年了 早期的時候當然我們的做法一定是 一個動作一個口令 但是後來你漸漸的發現 我們在體育過程中孩子會一直告訴你說 老師我想要加入什麼樣的元素 我希望我這一段能夠怎麼樣的表演 那慢慢的我就發現說 其實要帶入這項表演裡面 孩子是以孩子為學習主體的 那導入這個鷹架裡面 我一定是先以個人的基本動作 先慢慢再搭配音樂 那漸漸的兩人 三人 多人 他們就會開始 比如說身體 空間 時間以及關係的一個動作與元素 然後這樣子才有辦法 從最簡單的慢慢帶入到整個團體式的 然後慢慢開啟他一個對團體的一個編創的一個展演 所以最後他們在每年的五月份 他們就會做一個成果的發表 比如說每班的主題裡面 這個班級他是希望能夠 當然我們會票選 做足球的表演 那別的班級有別的別科的體育老師 他們會想要做曲棍球的一個展演 然後每一個班級他是有一個主題性 然後會有一個故事性的 是 然後最後再搭配音樂 然後做最後一個呈現 由個人然後簡單的慢慢向多人 然後在這過程裡面也加入了孩子們的一些想法 所以他也各班的又是不同的風格 所以很多的創意跟想法就在這時候展現出來 但是基本的元素就是說 我們原則上是是要讓他先 因為這個先備知識是在五年級的時候 他們就會學習到這個運動的技能 比如說足球 那四年級可能是籃球 每一個學校的課程 那以我們學校是這樣子 五年級有足球的先備知識 然後到六年級的時候 他們挑選出他們比較喜歡的 做一個主題式的設定 因為範圍太廣大的話 會造成學習上一個孩子會手足無措 讓課程範圍太廣 孩子不易吸收或去編創 這又符合主任說的以始為終 都有一個這樣的發表 或者我們預想 六年級的時候你可以做哪些一個展現 好 還有很多屬於我們的素養導向的教學 或和他的課程的設計 老師怎麼樣來做教學的策略 那同學們的學習的策略又是如何 還有我們待會請主任跟組長呢 分別舉出很多的實例 讓聽眾朋友更加的認識了解 我們在教育現場怎麼樣來推行我們素養導向的教學課程呢 我們先休息一會兒 Open your mind 就愛教育電台 國際教育的焦點話題 專業多元的國際視角 請聽教育瞭望 國際教育心動線 今天節目當中 我們邀請了新竹市龍山國民小學的陳梅香主任及李君慧組長 在節目中來跟聽眾朋友特別分享 我們國小素養導向教學的案例包含有哪些 怎麼樣實作上讓聽眾朋友更加的認識了解 我想龍山國小在課程的整體規畫上 因為12年國教談到核心素養 那不管是老師的專業社群也好 這些種種的實務經驗都非常值得跟聽眾朋友來介紹一下 我們請主任來說明好嗎 龍山國小的課程發展有很長的歷史 那我們在九年一貫的時候 就發展了學校根據我們那一區孩子的特性 還有家長的期待 以及學校可以發展的部分 早期的時候我們定出來 以所謂的整個校園植物做為學校的一個特色課程 那也希望把生命教育融在孩子學習裡面 很重要的一環 最後呢 我們以閱讀來串起 讓孩子整個學習的需要 那在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之後 我們學校的確 因為課程發展好了以後 如果沒有再去做精進的時候 他其實就會開始停滯了 正好這一波 就是素養導向的教學 我們學校變成是核心學校 所以也就開始重新再來盤點我們學校的一些課程 那目前我們做規劃 就是以素養導向的這樣的課程 我們從領域的課程就固定課程和彈性的課程部分 那領域的課程部分 剛剛我有分享到自然科的教學裡面 我們開始就是老師開始共備的時候 每個單元每個單元來重新 雖然以前有教科書 但是我們會重新去改編教科書 讓它成為一個比較有情境脈絡 而且是符合我們學校孩子的身心發展 還有它的特性 特色 特性的孩子 對 然後再來就是說 我們會開始著重在於 怎麼樣去重整這些教材 裡面多一點的是讓孩子可以自主學習 還有佈下哪一些的學習策略 然後讓孩子學了之後 他其實是可以實踐出來 這是在領域的部分 那在特色課程的部分 我們現在也是開始慢慢的在 在重振我們學校 我們希望以輕旅行深學習 作為我們學校的所謂的這整個特色課程 為什麼用這個來 輕旅行聽起來好吸引人哦 是的 因為我們學校其實有發展了一支 就是孩子和家長都非常叫好又叫座的 帶孩子到戶外去做探索 於是乎我們想要萃取在戶外探索裡面 到底孩子為什麼會這麼願意學習 還有他的成效其實是我們有看到他的成效的 然後我們萃取裡面的一些元素 我們希望也不只是只有帶孩子去合歡山 而是這裡面一定有一些是吸引孩子的 包含怎麼樣讓他是可以自主學習的的動機 或者是一些策略 第二個是這個東西要做學校的特色 要拓展他的 拓展他的經驗的 那最後呢 孩子學習到了這些其實是可以去實踐的 輕旅行這樣來說 其實對於小孩子 他其實也是非常喜歡的 那麼希望透過他能夠在真實世界 打開他的經驗世界裡面 然後再發展他的抽象能力 所以雖然我們是前導需學校 但是我們也是重新的再把我們過去做的東西去做盤點 然後再來一起共備 怎麼樣朝向更素養導向的一個課程教學 好 那我是不是能夠我來聽聽你們的輕旅行 這樣的一個戶外教學 我想各校都會有戶外教學的這樣的經驗 可是要做輕旅行 它包含在課堂上的先備 準備的工作啦 然後目的地的實施 包含可能有的不是一天的往返 所以貴校是怎麼做的呢 我們可不可以舉個例子 輕旅行這個定義在我們學校裡面 他不一定全部就是一定要去到外面去做戶外教學 所以可能在校園裡囉 沒錯 對對對對 也許他這個一樣這樣子的一個輕旅行 也許是打開我們校園的一個這樣巡禮的旅行 然後這個旅行也許也是一個身體的旅行 怎麼認識自己的 那目前我們就是希望低中高年級 還會有不一樣這樣的挑戰 從認識自己認識到自己的教室 這是低年級 對 然後再到中年級的部分 認識自己的家鄉 認識新竹 然後到了高年級部分 其實我們讓孩子有多一點點他其實是有機會 可以去壯遊的 所以還是可以去合歡山 有去比較遠的 長征式的這樣子的一個探索的機會 那這些東西其實是要整合我們原本學習的部分 然後也透過不同的 讓孩子有機會他甚至去主動 也想要去做參與跟規劃 好 這樣得一個包含對於自己身體的認識 對他所處在一天要好幾個小時的教室的認識 對對對 所以你看輕旅行的定義 完全就跟我們想見刻板印象是不一樣的 是的 所以跟著孩子不同年齡層的增長 做一些不同的調整 是的 到了高年級就要壯遊 這壯遊是團體式的進行 還是也鼓勵他們個別式的進行 我們是讓孩子有一個這樣子的選擇的機會他可以主動 就是說他願意參與了一個這樣子的合歡山的探索 他是主動去報名 然後參加這樣子的一個課程之後 他自己對自己有要求 然後去做準備 去到兩天一夜的合歡山 他其實是可以在這個階段選擇 但是其他的前置課程 包含自然科裡面原本就有高山生態的部分 每個孩子其實都會在學校裡面學到 之後我們也可以有部分也可以去分享到孩子 一部分孩子他去到合歡山回來 學習的這些經驗也會跟學校其他的孩子做分享 好 所以有去的跟沒有去的都能夠體會到 心情上不同的情境 我想體育課的老師應該對這個部分也非常多 你看我們輕旅行 包含自身的認識了解了 到實際真的要去合歡山 真的這個部分我不知道君慧組長 有沒有一些想法和分享呢 其實在數學領域或者在各科裡面 都可以去結合到 我自己看到以自然科探索的部分 我的觀點我常常看到這些孩子啊 他能夠比如說他能夠很珍惜他們的食物 因為他們到山上是另外一個未知的一個世界 所以其實他們到山上去的時候 他們可以了解到 世界無限的廣闊的 所以他們會比如說 我看到的孩子們平常回來的時候 會珍惜平常食物就會把它全部吃完 他不會隨便去把他浪費掉 因為在山上其實要取得食物是非常的一個困難的 所以其實 我是從這個小細微去看到他們的面向 比如說他們要到上山之前 我們體育老師也會 就是說讓他們在一個耐力上的一個練習 然後這不是一件跑得快的問題 是要持續力的問題 因為上山不需要跑得快 他是要耐力肌耐力的一個 肺活量的訓練 所以孩子們要從 比如說圈數少的 從4圈啦 慢慢加深到8圈啦 甚至到12圈 那這樣一個過程裡面 他要長期的一個訓練 然後去培養他的耐心 然後他的意志 而且最主要是這些孩子是主動願意去的 因為你大家達到標準以後 我們才會讓你們上山 因為他是一個要達到一個標準 會有安全性上的問題 所以孩子們都常常我常常在操場上就會看到孩子主動去慢跑 這些是我自己也覺得很特別的地方 就是說下課也有人自己主動去慢跑 通常是被罰跑的 通常是被罰跑 可是我看到的面向是這樣子 主動的耶 主動去 然後甚至有時候放學以後 還有人在跑步 留下來 然後我也會特別去問 我問他們 他應該就 啊你們是探索的學生嗎 那應該就是了 好棒喔 所以你看探索課那一個主動積極的心 就引發了他們自己想要 改變自己 不管在體能上 先備知識上 因為植物觀察沿路還要做很多很多的觀察和記錄 等一下我們也請主任來跟聽眾朋友分享 因為我知道你們好像跟附近的光武國中 有一個戶外的探索課程 這也是納入到你們輕旅行的相關課程裡面嗎 是的是的 這是他的根基 他的根基 好 那我們在還沒有講這個跟光武國中進行的 戶外探索課程之前 我相信呢對於學校的觀課跟備課這樣得一個經驗 也是前導學校非常豐富的經驗來分享大家 那龍山國小的體育或自然或者其他相關的課程 又有進行公開的議課或觀課嗎 有的都有的 怎麼樣進行的方式呢 那是這樣 我們先從老師的教師備課社群開始 以自然科為例呢 其實我們 我們學校有非常多的社群 比方說我帶的是一個自然科的社群 就會有老師帶的就是體育的社群 那我們這些的社群的學習 他的源頭都要回到真實的課室內的教與學 於是乎我們老師是一起共備 然後共備之後的內容 或者是策略 其實是實際上要用在課堂上的 而我們邀請的講師也好 或者是經驗的老師也好 他實際上我們花的這些時間老師來備課 我們一定要讓老師感覺到 這個學習對他來說是有用的 而且可以真實的回到他的教學上 他會看到晶亮的眼神 那他就會鼓勵他 他就願意再多做一點這樣子在專業上面的學習 所以這些公開觀議課很重要的第一個 其實是讓老師的學習回到真實的每堂課 這是第一點 那第二點 大家每次在公開觀議課的時候 其實都會很緊張很害怕 有壓力 過去都會覺得好像是要呈現非常完美的 而且是一種表演 但是我們慢慢慢慢的因為這個要打開教室多了 以後我們會慢慢會希望說 打開教室的那個老師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非常的感謝他 因為他體現的是一個 大家一起共備的一個教材 然後他有機會讓我們看到這個怎麼實踐 我們每個老師在裡面也共同來做觀察 看孩子的學習到底可能哪邊 其實他是會可能會遇到問題 而我們鋪陳的哪些鷹架 其實對孩子來說哪些是有意義的 所以我們一開始的確就是讓比較有經驗的老師 開始比較多做 這樣子打開教室的公開觀議課 慢慢慢慢的我們的一些比較新手的老師 他們也非常願意 因為他會知道 所以一旦打開課了以後 真正最大的受益跟收穫會回到教學者自己 也回到孩子在每堂課上 他會覺得說 哇 這堂課其實是非常有趣的 我相信老師的心胸開始改變和調整之後 在這樣的一個公開觀議課當中 彼此都互相的教學相長 互相的受惠 這是我們講的公開觀議課真正的用意所在 那是不是貴校也有一些跟國際交流的部分 在這個部分 國際交流的部分是香港來共學的部分 是的 因為就是我們也有到香港去做取經 因為香港在做專題探究的部分 還有他們的學習上面 那我們上次有到香港去做參訪 那這一次的話 就是香港老師團隊那邊也特別組團了 到台灣這邊來 然後看我們學校裡面自然課還有體育課的教學 憑良心說 我們的確就是因為老師要來教學 所以我們有這樣的一個機會 說沒有壓力其實是假的 但是我們還是很願意 因為如果我們有共同團隊的一個目標跟任務 其實就更容易凝聚這一個社群的老師 一起把這件事情做好 所以我們為了就是香港其實過來做觀議課 我們再重新的把所謂素養導向的教學 怎麼樣是會更符合 然後我們一起共備 所以那一天雖然呈現出來我們也沒有覺得一定要很完美 但是如果說連香港的老師也都來看了 事實上也可以給我們一些不同的想法跟意見 所以有看了自然科 也有看到體育課程 那體育課就是我們君慧老師帶的嘛 對對 非常好 君慧老師分享一下好嗎 我們體育社群裡面 我們整個六年級的部分這個課程 有三個老師在一起做共備 因為他們是做六年級的成果發表 所以當然我們只是以剛開始先凝聚一個共識 就是說發展這個創師型的表現性運動 但每個老師當然就希望表現的專長 因為孩子他們希望能夠發展的主題是不同的 那當然會有一些討論 比如說有些老師是希望以海報的形式 學生去票選啊 然後做討論 然後最後在展演出來 那種種的方式 我們最後凝聚一個共識就是同中求異 因為其實每個老師他的想法都有他的優缺點 是我們最主要是讓這個課程是能夠延續下去 也也是能夠長久去經營的 所以在現場的 香港老師或是國內老師也有提出這樣的問題 就是說你們是如何去共備 然後讓這個課程而不是單一一個人在上這個體育課 而是多人的然後願意來參與而且這行之有年這樣子 然後我想我們一個重點就是 我們只能凝聚一個共識 然後學習的目標一定是要達到 一樣的目標 這樣子剩下的就是說 比如說你要發展比如說遊戲式的帶入 像有個老師就是以曲棍球 他希望遊戲式的帶入 然後再配合音樂律動去做展演 像這樣的其實都是一樣的類似的情況 只是跟我的 比如說我的是以一直坐在椅子上讓學生去感受 那種音樂的律動 然後他們藉由這個椅子有給他一個道具 然後他們做多人式的 或者是說先由單人到做多人 我們的目標是一樣的 都是說先從個別的然後慢慢再發展出多人的 那另外那一個老師 是以遊戲式的帶入 然後先做一個遊戲的變化 然後最後還是帶入音樂 最後以遊戲式來展演他的一個學習成果是這樣子 所以其實我們從裡面有激烈 也是常常會有激烈討論 沒有誰對誰好誰不好 但是就是會有更多的火花 產出這樣子 這樣一個素養導向教學方式 是不是也增加了老師們彼此更多的 一個互相的觀摩和互相的學習 把每一個人的特質和專長 都把他極力的貢獻出來發光發熱 這樣的一個增能的一個社群 專業社群的一個討論過程中 光是這個熱情就是讓我們非常的感動 我們休息一會兒 待會回到節目當中 我們再請主任跟組長來跟聽眾朋友繼續的分享 教育觀測站 國際教育心動線 今天在我們節目當中 為聽眾朋友邀請到素養導向前導學校 新竹市龍山國小的陳梅香主任和李君慧組長 在節目中針對自然科領域跟我們的體育領域來跟聽眾朋友分享 我們前段也談到了 老師們的公開議課和觀課 也讓彼此可以互相的學習和觀摩這樣的一個實體的經驗 我們也彼此感受到老師們的熱情和互相的一個貢獻 其實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 素養導向的教學其實讓很多的家長越來越放心 越來越了解他其中的爭議 我們就知道請主任來舉例 因為剛才你們特別提到學校的這樣的一個輕旅行 其實可以感受到孩子們這種主動的精神和意義 那其中你們跟附近的光武國中有一個戶外探索課程 也是從輕旅行所研發出來 是不是跟聽眾朋友仔細的說明這個課程 應該是說這個跟光武國中進行的戶外探索課程 他是先發展的 他先然後你們才有輕旅行 對對對對 我們在民國100年的時候 有跟光武國中做一個這樣子的加盟課程 你有沒有覺得很奇怪 加盟店嗎 那我是一個自然老師 我深深的知道 我在教學裡面除了有一塊是套裝的 課本裡面的 有一塊其實是我很希望給孩子達到的 而是那個地方其實是自然課戶外的教室 但是對於我們這樣子的老師 要帶著這樣的孩子去到戶外的時候 其實我們都有非常多的限制跟擔心 的確 所以那時候其實光武國中在發展這個課程的時候 他提供了一個機會 也就是說教師的學習社群裡面他告訴我們說 我們學校已經發展比較久了 那如果老師你們想要知道怎麼樣帶孩子在戶外裡面學習 提供了一個這樣的機會 那時候非常的有趣哦 他跟我們說 就是加盟所謂的課程 那其實他就是一個由下而上的教師學習社群 他有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就是他的權利金是零 但是你要跟他簽約一簽約也是做這個課程至少要3年 第二個就是說 參與的老師不能一個人來 他至少要兩個人 第三個呢 也希望就是這課程不是老師學習 而是他是一個實踐的 所以要有固定的學生跟著這個社群 這就是一開始 就是我們做的一個這樣子的課程 那這個課程其實 那時候我其實是自然老師 所以其實我就是帶著我的班級的小朋友去 可是他說要兩位老師啊 所以就是我跟著學校的自然老師 所以就是由下而上的自然老師帶著我們小朋友去 那非常的就是叫好叫座 很多的小朋友跟家長其實就很希望能夠參與這樣的課程 所以我們才開始社群就變大 這個社群裡面從學校自然老師再跟班級的導師合作 是這樣一個的社群 你會發現這個裡面到底是什麼元素 就是孩子會喜歡 我自己有感覺 是我覺得有時候大自然本身 他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 這是憑良心說的 尤其台灣是這麼漂亮的地方 那台灣3000公尺以上的山非常的多 所以有些東西你課本上跟他講很多 還不如他自己去感受大自然的這些風啊雲啊草 沒錯 那我們希望透過這樣子 就是課室內裡面學習到的知識 他在實習場域上是可以感受可以實踐的 所以這是一開始做戶外教育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就是從一個加盟店的概念開始起 是的 從一個班級的經營開始起 是是是 發展成學校的專業老師們的學習社群 越來越多老師加入 那現在是全校性的活動 其實並沒有這麼美好欸 因為我們會發現 其實就是當他膨脹到學生一到很大的人數的時候 你帶去合歡山其實對老師來說 是一個很大的loading 我們團隊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 學生非常的多想參加 然後老師會越來越少 因為老師的壓力跟loading會越來越大 因為他承載的很多 那當然還包含了這是中間所執行的一些策略 因為我們一開始在探索這個的時候 我們很多的嘗試 所以他那個嘗試裡面包含我們外加了一些 小朋友得假日去備課來做前置的課程 所以這些外加式的啦 或者是很多老師他額外很多的時候 其實也會讓某些老師是做卻步的 那會造成一個情形 就是學生就一直多 那老師一直害怕 所以我們後來整個學校才會議題想要去思考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我一定要帶孩子去到合歡山這樣的地方 才能夠讓孩子學習到 我們認為他能培養的那個素養或者是什麼嘛 一定還有不一樣的方式 我們去萃取說到底孩子怎麼樣在這個裡面他是有比較自發的 那他的他學習到的東西是可以去實踐的 所以才會慢慢慢慢地從這個部分以後開始重整 整個龍山的那個課程 先有了前段的這樣的一個經驗 然後再整理之後 然後又藉著現在有素養導向的課程 才能夠把所有的課程內容做一個調整 輕旅行於是誕生了 輕旅行有經過幾個循環 比方說一整個學期有來帶過嗎 有沒有回頭來再檢視 會不會像之前又發生一些 可能是我們原來沒有預想到的一些 困難點或者要調整的地方 輕旅行 深學習 其實正好就是在這一波12年國教前導的部分 那我們前面比較多就是在做 就是所謂的教師社群的培訓 還有我們老師也自己開始試做 從部分班級開始做 那從今年度開始 107學年度開始 我們會從小一開始 就慢慢慢慢把他這個課程 符合12年國教的這樣子的課程 慢慢一年一年逐年再把他實施起來 所以從原來一開始有這樣的個別班級的參與帶入 那現在做一個不一樣的改變 我相信這樣的一個課程 那會受到學生的一個喜歡 一定有他的原因所在 所以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 學生喜歡主動參與 主動要提升自己體能的這樣的一個契機 我們真的可以看到 有時候我們看到小朋友進到學校的時候 他是步履輕盈的眼睛發亮的 因為今天有自然課 因為今天有君慧老師的體育課之類的 所以讓孩子他有主動想要學習的心 那這也是我們希望在12年課綱修正之後呢 素養導向的一個環節當中 真的看到孩子的眼睛的亮點越來越多 所以節目最後 我想請兩位老師做一個小結論 比方說我們在設計這樣的一個課程 要經過觀課備課 那這樣的戶外課程的探索 研發出來後來的這個輕旅行的過程當中 老師們一定有很多的體會和很多的修正 尤其是前導學校 一定很多的經驗可以給其他學校做一些借鏡 可是中間一定有遇到他的困難和不斷的修正 我們先請君慧老師跟聽眾朋友做一個結論 談談在經過這樣的一個課程內容的調整之後 您會遇到的困難 那怎麼樣去克服它 給其他學校的一些建議呢 當然首先要面對這項課程 就已經是心裡最大害怕 恐懼一定要先克服 其實參與這其中的一個觀議課的過程中 其實需要一些好夥伴們 其實我覺得可以給建議就是說 去找自己比較志趣相投的 其實跨領域的 也從最少的兩三人做起 然後志趣相投或溝通方面能夠配合的 然後我們就從這個學年 你可以自己主動去參與 比如說以我的經驗 我甚至有跨領域到一個四年級的學年 因為我們那時候是想要跟他們一起做定向越野的一個部分 定向越野 對 定向越野的部分 所以我自己會主動去加入一個 願意做的一個社群裡面 然後我那時候是參加一個體育社群 那第二個就是這個學年的社群 是跨校嗎還是自己學校的 自己學校 所以我有兩個社群 是因為我希望 因為他們剛好要發展這個主題 那跟我的志趣也是完全 我也是很希望能夠去發展這樣的課程 那其實跟志趣相投的 就是我們社群裡面一個 就是兩三個人就可以組成一個社群 一個概念是吻合的 那其實老師會比較會願意做 然後會比較能夠進入狀況 其實這個是我分享的一個經驗 就是說可從這邊開始發展起來 然後就會從中得到一個樂趣這樣子 對 就是由下而上自己自發願意主動 找到很好的夥伴一起來做 主任 我覺得不管在怎樣的教育改革裡面 我覺得當老師這個行業其實是非常幸福的 然後我也覺得 當老師有一個好重要的就是 一個老師他要有夢想 而且他要是呈現一個是 永遠持續學習的一個狀態 所以我覺得在這一波改革裡面 好重要的是老師願不願意也把自己當作一個學習者 然後也從自己不是很擅長的開始 然後願意在自己本科裡面其實是深入學習 也願意做跨領域的學習 那第二個部分是 如果說這裡面很重要的是 我們希望孩子自發互動共好 那麼我們老師本身能不能自己學習上面 也是一個自發的 然後我們也願意敞開自己的心胸 去打開教室也好 或學習也好 是跟別人互動的 最後我們其實是真的很希望 未來我們的孩子其實是可以跟這個社會裡面是共好的 所以我還是覺得是從我們老師 開始願意成為一個這樣子的人 那我們就相信我們也可以帶出這樣的孩子 是 原來我們都把對象鎖定在孩子要自發互動共好 原來是從教育的執行者我們老師 就能夠做到這個部分 哇 真的太感動了 非常謝謝兩位老師 主任 組長 在節目中的分享 謝謝兩位 謝謝 謝謝主持人 同時我們也要感謝所有聽眾朋友的收聽 歡迎您在每個禮拜一的晚上 按時收聽我們的國際教育心動線 祝您晚安 拜拜
影音檔案播放路徑
-
mpd
-
m3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