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No.22-認識臺灣傳統民俗節慶
發表於 2013-08-29
觀看次數:1,076
臺灣的傳統民俗節慶,多數源於閩、粵一帶,除了臺灣三大節慶-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之外,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七夕等節日,在臺灣民俗文化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也有別具特色的慶祝禮俗。雖然每個節慶的由來和典故都不同,但大多有團圓、消災祈福的含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八月(農曆七月)的民俗節慶吧!
牛郎織女星的文獻最早記載於《詩經.小雅.大東》,當時的的牛郎織女只是天上星宿,彼此並不來電。一直到東漢《風俗通義》中提到「織女七夕當渡河」,還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從此牛郎織女才在文人的撮合下開始譜出戀曲。
牛郎父母早逝,和哥哥嫂嫂同住常被欺負,後來兄弟分家,牛郎只得到一頭老牛。這頭老牛原本是天上的金牛星,因為觸犯天規被貶下凡間。有一天,老牛開口告訴牛郎,黃昏時會有七仙女在湖中沐浴,到時候可以趁機取走一套衣服,讓她們無法返回天庭。牛郎依計行事,果然娶得織女為妻,並育有一對兒女,王母娘娘知道織女私自嫁給凡人,就命令天神將織女帶回。
牛郎發現織女被帶回,趕緊依照老牛臨終的囑咐,披上牛皮,用籮筐挑起兒女,飛奔天庭追尋織女。王母娘娘為了阻絕兩人相聚,就用金簪向天空一畫,突然間,空中出現一道波濤滾潦的天河,從此牛郎織女相隔天河,朝暮相望卻不得相聚。
後來玉帝被他們的誠意感動,就特別准許他們在每年七夕夜,以喜鵲搭成鵲橋在天河相會。七夕夜經常會下雨,又稱七夕雨,傳說就是牛郎織女傾訴相思的淚水。
七夕又稱為「乞巧節」,是七娘媽的生日。關於七娘媽傳說有兩種說法,一是七星娘娘,也就是魁星神的夫人;另一說則是織女神,因為排行第七,故以七娘媽稱之。
在臺灣,祭拜七娘媽的物品大多是油飯、香粉、雞冠花、圓仔花、針線、鏡子、金紙等。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這些舊俗也漸漸沉寂。在1978年以後,七夕又被稱為中華文化的情人節,經過商業活動的包裝、鼓吹後,形成新的節慶文化。因此,自1999年後,拜七娘媽、做十六歲等習俗重新獲得重視,在臺南市更有盛大的「府城七夕國際藝術節」,並和日本部分地區進行文化交流,共用舉辦各種的活動,加強做十六歲習俗,形成臺南地方的觀光特色。
大家相信鬼神的存在嗎?農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即是一個和人鬼有密切關係的節慶。一般人所熟知的中元普渡,其實是道教中元節與佛教盂蘭盆會的結合。
佛教的盂蘭盆會是源自於「盂蘭盆經」的目蓮救母。由於目蓮的母親因生前罪惡被打入地獄受刑,任何食物只要一入口便會化做火焰,無法下嚥。孝順的目蓮因不捨母親受苦,向佛陀請教,在七月十五日以慈悲的心準備許多食物,透過普施眾僧來積聚功德,終於救出母親脫離餓鬼界。普施眾僧的儀式,後來演化成普度餓鬼的習俗,再與道教中元地官赦罪信仰融合,就形成中元普度。對象也變成孤魂野鬼。
另一種說法,民間相傳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是鬼門關開啟的日子,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在七月的最後一天鬼門關閉之前,他們又得返回陰間,所以農曆七月又俗稱鬼月。
其實鬼魂的存在與否並非中元節的主要意義,從前面兩則傳說來看,中元節主要呈現的是悲天憫人、推已及人的精神,並鼓勵人們應該要抱持著慈悲、博愛的心。
看完了七夕與中元節的故事後,是否還覺得意猶未盡呢?想要知道更多有關農曆七月的傳統節慶,可以到愛學網的電視館或是學習萬花筒,看看有哪些臺灣民俗傳統文化的典故喔!祝大家在暑假的最後都能快樂學習、增長知識喔!
【愛學網–電視館】
• 下課花路米:客家不一樣的好兄弟
【愛學網–學習萬花筒】
• 文資主題巡禮-臺南市「七娘媽生,做十六歲」
• 稻米成功記-節慶米食:七夕
• 巧姑娘的鵲橋(繪本動畫)
• 唐朝的宗教-佛教-與佛教相關的節日
• 俗節慶-中元節
• 稻米成功記-節慶米食:中元
資料來源:
臺灣大百科全書〈七夕〉
臺灣大百科全書〈牛郎,織女〉
臺灣大百科全書〈中元節〉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中元節〉
自去年8月31日之後,臺北花博夢想館就閉館進行長達近一年的改建工程,終於在今年8月1日重新開幕了,臺北市長郝龍斌表示,二代夢想館-「行動夢想館」的開放讓市民重新檢視花博後續的成果,更讓參觀民眾可以感受個人專屬的夢想旅程。
行動夢想館分為5個廳、1個劇場,分別是序廳-夢想之島,一廳-志向館場、二廳-合作殿堂、三廳-勇氣能量站、四廳-行動航站,行動夢想館在互動體驗上設計了許多巧思,讓參觀民眾可以透過館內專屬的智慧型手機「夢想時光儀」串連各個展廳,手機畫面還能隨著展廳故事變化情景。
走出展館前還可以看到每個人在志向廣場拍的照片,館內也提供加洗的服務。最後,夢想館的票根還能去參觀「夢想音樂盒」劇場,以一場全自動的無人樂團演奏為這趟展覽劃下完美的休止符。
網址:行動@夢想館
在排灣族的傳說裡,相傳太陽神下了兩顆蛋,並讓百步蛇在一旁守護,當太陽的光照射在這兩顆蛋上時,就誕生了一男一女,也就是排灣族的祖先。有一天,守護著部落的百步蛇出現並給族人們一些話語,提示他們如何改善住家環境,祖先們便依照百步蛇鱗片堆疊的樣子,而產生了極具特色的石板屋。
位於屏東縣的原住民小學-泰武國小,其和排灣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且校內隨處可見充滿濃濃原住民文化的圖騰、木雕、琉璃珠等設計巧思。樓梯、教室、玄關、廁所都有著各式各樣的布置,走在校園內就彷彿置身為奇幻的大自然中,每個角落都充滿著故事性。尤其是牆面上的排灣族傳說,以馬賽克方式拼貼而成的太陽、百合花、百步蛇等圖案,是泰武國小最迷人的角落之一。
其實泰武國小在98年時,曾因為八八風災的關係使得他們必須遷村遷校,在兩年之間就搬遷了四次。即使如此,伍麗華校長依然抱持著樂觀的態度,就如同她常常對學生說的話,「我們雖然身處在大武山區,但是,我可以看見世界最遠的地方!並且永遠都要知道、要記得自己是誰,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去做自己的夢!」,相信只要和伍麗華校長一樣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一切挑戰,即使在逆勢中也依然逐步成長!
推薦影片:泰武國小登北大武:3月5日行程活動
帶領泰武的孩子回到他們的聖山,敬告祖靈。
有著世外桃源美稱的義盛國小,座落於桃園縣小烏來風景區,而這間學校裡的學生都是泰雅族的小朋友。
義盛國小製作了許多影片,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見每位參加拍攝的學生都十分的認真、投入,做為幕後推手的劉筱惠校長表示,其實是孩子本身就對影音媒體非常有興趣。所以校長和其他老師們便決定將教學和影音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們透過攝影機的鏡頭來重新觀察泰雅部落或生活周遭的故事。
學校每年都會舉辦校園影展來鼓勵老師帶著學生拍影片,對師生而言,這不只是寶貴的回憶,更是很好的學習機會,透過接觸新事物、新挑戰的過程,逐一克服後所能獲得的成就感,都能變成日後面對困難的正向能量,並更進一步的了解自我,肯定自我!
推薦影片:義盛國小說母親的話~泰雅語教學
本片影片內容分別以五種不同的學習課程介紹泰雅語,有泰雅歌謠教唱、泰雅神話故事講解,舞蹈跟帶動唱的範例等。
參考資料:
教育廣播電臺【媒體DIY】許一個願,做一個夢
教育廣播電臺【媒體DIY】大手牽小手,串起部落情
漫長的暑假來臨,大學生有人忙著進修,有人忙著打工,也有人展現熱忱,參加營隊,服務偏鄉小朋友!
為鼓勵大專青年服務社會,投入縮短學習落差之行列,民國94年起教育部每年寒暑假補助各大專校院學生社團及民間團體辦理「教育優先區中小學生寒暑假營隊活動」。97年起,各營隊活動內容除考量當地社區特色及學校需求外,並結合服務學習及配合大專青年專長、社團特性來規劃相關營隊活動,期透過營隊活動,前往教育優先區,服務中輟生、原住民、單親家庭、弱勢、外籍配偶子女,能平衡城鄉教育差距,實現「教育機會均等」與「社會正義原則」的精神。
這樣有意義的活動,也影響了很多大學生,改變了他們的想法。102年寒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社會服務團「102冬令服務隊」組隊前往宜蘭偏遠山區,為資源不足的原住民部落,提供原住民學童閱讀、英語、課輔及團康等服務,隊長朱珮萱同學表示,到宜蘭縣英士社區的四季國小英士分校服務,希望能使居住在高山上的原住民小朋友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熱心及熱情,也可在寒假時有一個正當且正面的休閒運動,學到不同於課本上的知識。他們為了深入了解原住民當地的文化與生活,活動中也邀請泰雅族長老講解該族的風俗文化,對雙方的文化交流與學習,幫助很大。
詳細報導請見:
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period_num=573&topical_sn=809&page=1
想知道每個月有哪些民俗節慶活動嗎?想更加認識臺灣的一草一木、了解臺灣還有哪些旅遊景點嗎?交通部觀光局的網站就能滿足你的需求,讓你能快速地規劃假期的旅遊行程。網站內容有「認識臺灣」、「旅遊景點」、「民俗節慶」、「食在臺灣」、「購物萬象」、「遊程規劃」、「住宿指南」及「交通資訊」等。還在等什麼呢?趕快跟你的家人及朋友們一起到網站瞧瞧,規劃一趟臺灣民俗文化體驗之旅吧!
網址:http://taiwan.net.tw/w1.aspx
本屆中元祭演藝活動以「圓融競合」作為核心主軸,希望以多元化的「藝術普度」方式來呼應傳統中元祭的融合精神,將傳統科儀的宗教活動,擴展融入為當代人文藝術內涵的演繹呈現,提供民眾各種藝文賞析,以拓展視野、豐富心靈。
活動期間:2013/8/10(六)~ 2013/8/25(日)
活動地點:基隆市文化廣場、大廳等
活動網址:http://tour.klcg.gov.tw/board/board01_02.asp?m2=1&id=412
在臺灣的宗教民俗祭典中,規模最龐大,方式最奇特的「頭城搶孤」 今年將在頭城文小一文化園區舉行,相信這項宗教盛典在各方熱烈的參與下勢將為「鬼月」掀起最驚險刺激的高潮,也為中元普渡活動劃下璀璨和歡樂的句點。
活動期間:2013/8/7(三)~ 2013/9/4(三)
活動地點:宜蘭縣頭城文小一文化園區、竹安河口、頭城鎮各里及礁溪白雲、玉石二村。
活動網址:http://toucheng-tourism.e-land.gov.tw/toucheng/Ghost/2013/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有著與眾不同的主題—「童玩」,這個主題想彰顯的是人們永遠想玩的心情、以及因為想玩所引發的源源不絕的創意!童玩節是一個複合式的藝術節,由演出、展覽、遊戲、交流四大主軸交錯串連,將童玩這個主題以豐富的面貌呈現。
活動期間:2013/7/6(六)~ 2013/8/25(日)
活動地點:冬山河親水公園 宜蘭縣 五結鄉 親河路二段2號
票價資訊:http://www.yicfff.tw/2013/tw/tickets.php
活動網址:http://www.yicfff.tw/2013/tw/
屏東縣中正國中位於屏東市區,學校規模為屏東縣數一數二,由於屬性多元,有利發展多元適性特色,因此該校除普通班級外,另設有音樂藝術才能班、技藝教育專案編班及抽離式班級、資源班、特教班,同時也設立近60個不同性質之社團及多種運動校隊。該校對於學生適性輔導工作的努力從未停歇,如為學生不同的興趣設立多元社團、體育校隊、藝術才能音樂班、技藝教育課程專班、抽離班等供學生選擇,並鼓勵學生參加各項語文競賽、科展競賽、體育競賽,無非希望孩子們都得以適性揚才,依其興趣及專長走出自己的路,「燃燒學生的熱情,點亮學生的未來」,最後成就每一個孩子。
影片欣賞:http://stv.moe.edu.tw/?p=259021
臺北市立麗山國中張銘傑老師設計的生活科技課程,帶領學生實際操作線鋸機等工具,模擬玩具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等過程,製作智慧拼盤、七巧板等木製玩具,學習進入科技社會的基本能力,進而讓學生及早探索自己的興趣性向及職涯發展。張銘傑老師表示,學生進入社會後,從事科技相關行業的比例甚高,國中生活科技課即是學生未來進入科技相關行業的啟蒙教育,非常重要。張銘傑老師的課程設計,即是讓學生模擬科技社會的產製過程,學習如何把「創意」變成真實、可量產的商品化產品。
影片欣賞:http://stv.moe.edu.tw/?p=25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