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心動線」107年第40輯「英語文素養導向教學:普高的實踐」(上)
「國際教育心動線」廣播節目將連續於10月1日及8日播出「英語文素養導向教學:普高的實踐」(上)(下)專輯,節目邀請基隆市暖暖高中王佩琪、國立臺灣師大附中林秀娟及高雄市左營高中陳筱婷等三位在高中英語文教學領域的熱血教師,一起來瞭解目前在高中新課綱英語文教學的現場,各縣市的教師們如何利用寒暑假期參與英文學科中心的課程發展及課程設計等研習,增強教學能力,透過多跨領域的精彩課程,培養出學生的英語的活用知識與應用能力。
觀看次數:1,345
國際教育心動線 國際的教育趨勢 全球的教育脈動 深入報導 深入分析 歡迎收聽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共同製作的國際教育心動線 聽眾朋友晚安 我是謝若南 歡迎在週一的晚上一起收聽我們的國際教育心動線 我們講到108課綱的素養導向 其實很多的聽眾朋友對於這幾個名詞漸漸的有一份認識和了解 無非就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們 在面對現在還有未來的挑戰同時 能夠具備知識、能力跟態度 那在這樣的一個導向同時 我們談到了英文的教學 是不是聽眾朋友也很關心素養導向的英文教學該如何做呢 今天節目當中我們就邀請三位來賓 這三位來賓由遠從基隆來 有遠從高雄來的 很高興能夠在這樣的一個錄音的現場 跟聽眾回來來分享 今天要邀請到3位來賓跟聽眾朋友分享這個主題 包含有基隆市暖暖高中的王佩琪老師 台北市師大附中的林秀娟老師 以及遠從高雄來的高雄市左營高中陳筱婷老師 她同時是英文學科中心的執行秘書 3位來賓跟聽眾朋友分享今天的主題 還沒有進行這樣的一個主訪談之前 歡迎聽眾朋友先收聽由我跟登偉來為聽眾朋友特別收集資料整理的國際教育脈動 這個單元我們是為聽眾朋友來報導國際教育的訊息 而是由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還有教育部各個駐境外的機構來協助我們 收集整理提供相關的訊息 由正在大學就讀的范登瑋同學來為聽眾朋友編輯播報 國際教育脈動 聽眾朋友我是謝若男 大家晚安我是范登瑋 國際教育脈動這個主題今天我們要談的呢 就是從校長的培育以及老師的角度來看看 未來的師資人才到底應該具備甚麼樣的條件 另外呢 在校長這個部分 帶領一個學校所需的技能有哪些呢 現在美國澳洲都在積極的培養師資的專業訓練 首先來看看在澳洲的部分 澳洲教學與學校領導研究院 最近發布了中小學校長專業素養指導的概要 我們先請登緯來幫聽眾朋友解釋一下 這裡面的幾項 學校的校長他們的領導素質或是能力啊 就跟學生的學習成效還有教學是不是有卓越的這樣的部分 息息相關 所以啊澳洲教學還有學校領導研究院就以專業實務作為基礎 針對中小學校長的專業素養制訂並且定期的來調整標準 那這些概要裡頭就指出 他就指出所學校校長的專業技能培育非常的重要 而且有適當的培訓方向 可以更讓這個擔任校長有更有效率 還有實質影響力的這些教學領導者 最後做到照顧全國學生的福祉 還有學習成就 教育首重的目的就是優質教學 會直接影響到我們學生的學習成效 其實就是學校校長還有他的整個教育團隊的專業能力 除了剛剛講到的這兩項能力之外 其實還有領導學校管理、參與社區工作等等這五項主要的專業標準 都在這些細項裡頭 像你講的這些專業的技能還有領導的能力 就是帶領整個學校發展很重要的核心關鍵 提出這些綱要最主要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這個綱要不僅著重在校長的部分 更是希望建立一個未來能夠領導學校的人才庫喔 所以老師需要有更多的專業發展機會 還有正確引導來發展他的教跟學這兩個層面喔 另外學校校長對教育成效的影響力也非常深 所以現在是要建立的是一個非常清楚的校長專業標準的一個準則 讓教育界來做參考 那麼讓現在正在在職的這些學校校長或者是教育人士能夠自我敦促 來精進發展同時能夠提供未來想要成為校長的這些的精英的人才 要來做給他們一些這個方向 還有指導 接下來我們要來看 大學裡的教授他們的教學動機到底是什麼呢 美國呢最近就做了一項研究 來看看一些出色的教授們是怎麼樣建立起他們的教學動機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好奇呢 這個研究報告其實相當有趣 它是在探討老師們的學習動機喔 學習動機好像我們學生在唸書也要知道自己的動機 也因此 如果學習動機正確了 自然而然就能夠帶領我們教育或者學習路途上比較容易成功 現在在美國裡頭的大學教授 雖然對於自己的學術專長都很講究 也常常參加講座吸收新知 但是在課堂上的教學也非常風趣 可是大部分的教授還是不知道使用教學策略的重要性 而且就像研究的內容 只要找到教授們的教學動機 就能在研究中同時探討 不同學歷的教授在研究當中 也同時探討說不同學歷的教授他們的教學動機是不是也有些許的差別 聽起來想要當一個稱職的教授所具備的條件 其實也是可以很簡單的 也能夠使用策略來達到教學成功的效果 簡單來說研究結果告訴我們 能夠讓教學成就非常卓越的動機 其實就是教授發自內心只要滿懷教學熱忱 為學生付出他就是一位好的教授 另外就是我們剛剛所提到的這個動機的部分喔 大學教授啊 他們應該要抱持著什麼樣子的動機來教學啊 研究結果就證明說 教授首先啊 先認同這一份教學的工作內容 接著體認到動機對於教學的重要性 而這些發自內在自主的動機啊 會帶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式 也就是說 清晰度高階行或者是反磁性等等這個具備的教學方式 就能夠營造共同合作學習的氛圍 研究的結論啊 專家就建議說大學部門啊應該要激發教授的教學熱誠的策略 包括說像是給予教授課程選項課程內容 還有教學風格他們自己的自主權 提供教授們專業發展的機會 還有給他們充分的教學準備時間 而且多多替這些教授還有學生跟同事們之間建立一些聯繫跟互動的管道 才能真正提升大學教育的成效 還有大學教授他們的教學的熱誠跟動機 大學教授有了教學策略和動機 我們就來看看在遴選新的校長之前 大專院校有哪些重點是我們還不知道呢 好我們來看到在美國的研究機構就提出 在遴選校長的過程當中 有哪一些重點是我們可以去遵循 包括說像進步、企業領導精神 剛剛在前端也有提到領導的能力 另外一個是聘請獵才公司 為什麼選校長就要獵才公司來幫忙找人呢 其中比較特別原因是因為 選薪校長他們解釋原因是說 主要是因為當校長的職缺都有出現的話 董事會要多數的時候都是還沒有找到人就開始進行投票 所以需要獵才公司來幫忙遴選校長 另外在領導精神部分啊 現在最主要是希望說 校長能夠應用大企業的領導精神 替學校在高等教育界的競爭力做出一些比較明智的判斷 並且要延攬人才 讓學校在面對衝突的時候能夠持續精進等等這些能力 最重要的是一個校長啊 他在大學或者是學校裡頭要有自己的目標跟想法 如何辦學校甚至要有培育學校人才的決心 才能夠真正帶領整個大學 是 這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好這是我們今天國際教育脈動單元跟聽眾朋友分享的主題 拜拜 請聽教育瞭望 國際教育心動線 今天在我們節目當中 邀請三位老師跟聽眾朋友分享 英語文的素養導向教學它的內容它的實踐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如何做 很榮幸為聽眾朋友邀請到基隆市暖暖高中的王佩琪老師 佩琪老師好 主持人好 聽眾大家好 好第二位是台北市師大附中的林秀娟老師 秀娟老師你好 主持人好 各位聽眾大家好 接下來是遠從高雄來的 高雄市左營高中的陳筱婷老師 筱婷老師您好 主持人好 然後各位聽眾大家好 筱婷老師同時是我們英文學科中心的執行秘書 很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什麼樣的單位呢 基本上 教育部就是根據每個學科的特性 找了每一個高中設計學科中心 那我們左營高中很榮幸的是英文學科中心 那其實學科中心存在已經有很久的時間 那他一直都是老師們英文老師們的支持平台 今年應該是說從去年開始我們因為108課綱的實行 所以我們學科中心做了一些調整 學科中心目前現在有的是我們有分研究老師、進階老師還有儲備的種子老師 那大概有50多位 我們也很希望全國的英文老師都可以來參加 尤其是高中的部分 那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就是幫忙協助推廣領綱 還有就是怎麼樣協助現場的老師在108課綱要推行的時候 如何去做一些應變或者是配套的措施 換句話說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這些種種 幫助更多的聽眾朋友來認識一下 108課綱實是在我們的英文教學的工作 還有它的內容改變到底是如何 12年國教新課綱英文的這個課程發展和素養導向 它的實踐是如何 我們請3位老師來跟大家說明一下 我先請秀娟老師先說一說好不好 其實108課綱呢 如果就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它的素養到底是指什麼素養 三面九向到底是代表什麼意思 當然在網站上可以看得到 不過說起來核心素養它最終的一個很簡單的說法 就是說 你要培養學生他不但能適應他現在的生活 他也要能夠對他未來的發展 讓他能面對未來的挑戰 所以我們希望他應該要有知識、能力、態度三個大方向的結合 然後把一個人是一個當作終身的 終身的學習 當以學生為中心的時候 我們希望能夠關注他這樣的態度跟概念 面對現在還有未來的挑戰 我們必須要有知識、能力跟態度 說起來好像簡單幾個字 真的不太容易 當然不容易 佩琪老師的看法呢 我覺得老師集體要有教育工作應該是為了一個人的未來人生在做準備的工程 那所以基於這樣的一個理念 就是基於說 怎麼樣把一些孩子在課室上面可以學著習到的知識啊技能啊態度 其實就是要透過一些課程設計的功夫 然後讓孩子能夠很順利的轉移到未來一些不一定現在就可以預估出來的一些情境 因為我們知道是要社會是多變的 但是只要這些核心能力還是在身上 未來他一定能帶到他的未來去 所以這是我自己對於這個實踐的解讀 難道在108課綱之前 我們都不重視這些嗎 好像是跟以前完全沒有相關 其實並不是如此 針對這點是不是請筱婷老師幫我們整理一下 當然不是 其實以前課綱的時候 也發展的很好 我們在座3位都是以前課綱,甚至是可以就培養出來的老師們 其實因為時代在變 所以108課綱 其實兩位老師剛才有提到 強調的是素養能力 以前可能網路時代沒有這麼流行 所以老師們著重的是給予知識方面的能力 那些在108課綱強調素養能力就是應用知識的能力 怎麼樣去應用 然後怎麼樣把情境給帶進來 甚至最後我們去實踐實行 這是108課綱最重要的精神 我們聽到精神 聽到的這樣的一個願景 可是落實在我們的教育的現場的實踐的層面 我們就要一步步地認識了解 當然我們要幫助更多的聽眾朋友 有的不一定是老師啊 他有可能是家長 所以我們舉些例子讓大家清楚的認識瞭解 我們先來聊聊課程發展中間的很重要 包含部訂的必修跟校定課程 如何要加深加廣 我們先來談談部訂必修這個部分 這個部份是請筱婷老師跟大家說明一下 身為學科中心的執行秘書 然後當然就是肩負要推廣領綱的任務 所以我先跟大家說一下108課綱它的英文 在英文學科這個主架構上面 其實在學分數上面它是有所變動的 以前九九課綱的時候 因為可能類組的不同 有些類組會有一個禮拜可能六節課六節英文課 那在108課綱之後 其實一二年級所謂的就是前4個學期 英文都只有四堂課就是4個學分數 那到高三上學期的時候 其實只有兩個學分數 理論上來說 高三下是沒有部訂必修的英文這一科是沒有固定的必修 那在未來的考招上面 甚至於在指定考科上面英文是不在考科裡面的 所以對現場的老師來說 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簡單來說 就是所有的英文老師在高三下的時候 沒有部訂必修的課程 老師們要開始去開發加深加廣的課程 那是增加老師很多的負擔了嗎 但是也給老師很多的空間 可以去發展很多的課程 所以是相對應的 對老師是很高興的 我們有這樣空間來發展 可是老師也有增能的部分 有很多的討論的部分 我們最喜歡聽第一現場老師們的感觸是 是如何經過這樣的一個討論之後 獲得一些什麼樣的新的想法和新的創意 融入到其中 佩琪老師請跟大家分享 在討論的過程當中 其實以前的課堂跟以前老師比較走是單打獨鬥 如果今天我們只是著重在知識的傳遞的話 當然就是說 老師就可以決定我今天上些什麼 學生要學什麼 那這都是比較單一 可是當我們現在就是課程要做很多的一些介接的一個工作時候 老師就會回來想說 因為我常在教學上會面對學生在學這個部分好像學習的比較好 或著學習比較慢 那這就開始我們那個老師們討論的第一步 那從這個過程裡面 其實就可以得到很多困難教學困難上面的一些解方 接著就是 如果當現在我們把一些課程發展任務放到這樣的一個形式的討論之後 老師能夠帶進來就不只是原來自己的學科知識 其實還有很多的是第二專長 或是對於課程的信念、教學的信念、教育的信念 都會帶進來 這樣的討論其實會非常有火花 就是可是有些老師可能對烏克麗麗很有一些經驗 可是從來都沒有想過說 也許可以把這樣那個能力融到我們的課程裡面 那當這個團隊裡面有一個很會彈烏克麗麗老師的時候 發現我們都可以走出來的課程 就會跟以前不一樣 課程就會很符合這個素養導向 就是它不是單一學科 它教導的是一個真實的能力 是一個跨領域的那重點也是 它對於學生未來生活準備是很有幫助的 有可能像一些以食用的綠色植物為主軸的一些課程設計 也通常都可以利用這樣的一個討論的形式 然後讓很多的課程的創意是真的可以被落實 那這個落實之後 真正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們的學生 所以我剛剛聽到了有烏克麗麗 所以他跨領域到音樂層面、綠色植物環境跟一個生物科 所以它可能性是非常廣的 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可以互相的涵蓋連結 做一個討論 老師們在這樣的一個創意討論之下 就不會覺得說 那我是不是被很多的課程原來的部訂必修所牽制著 反而有更多的彈性 那在這部分做了哪些努力來讓老師們有很多的增能的部分也好啦 很多討論的部分也好 或分享創意的發想 秀娟老師 其實就部訂課程這一部分來說 老師應該是覺得最熟悉 因為它就是原來我們裡面英文課程 對 可是依我自己來看 我會覺得 我自己當英文老師教這麼久 但是我從自己比較我以前的教學跟我到現在的教學 我會覺得我事實上是有在進步當中 這不會只有我 一開始只靠黑板一支粉筆只有一本教科書 到你後來99課綱已經在鼓勵大家 老師們你的教材絕對不是只有課本裡面而已 你要跨出課本 你要自訂教材 去找各種的資源 那到我們現在108課綱這一點 其實是沒有改變的 它還是一樣 我們更跨出來的是說 你要想到素養到底是什麼 素養是要學生要一個自發 從他自己開始到你人跟人之間的合作 人跟人之間的溝通 到最後你要把你的想法付諸行動 如果這樣來看 課綱談它的素養 那我們老師教學的時候 其實就不是你只有你在教室裡面才能進行教學 你要學生的是透過他們的互相討論 他們對外尋求協助 幫助他們怎麼樣把一個學習的計畫 最後付諸實現 我想就我來看 我會覺得以前比較不會做的跟跟現在來看的話 現在就是會盡量做分組合作教學 讓學習變成一種計畫的呈現 你的終點是希望真的還是合乎課綱裡面精神 從自發到互動到共好 我們知道這就是108課綱裡面一個很重要的願景 那剛才我們聽到秀娟老師 提到這些 我真的是熱血沸騰 英文課程是可以有一些不一樣 那它延續了過去的一些基礎 那它可以做到哪些 校訂的課程或者是加深加廣的課程 舉些實際例子來幫助聽眾會更加的了解 筱婷老師 在108課綱裡面新增的部分就是校訂課程加深加廣 還有所謂的多元選修的部分 其實在現場的老師們或者是行政人員都知道 在108課綱裡面 每個學校都要訂出自己的學校願景 搭配著自己的學生圖像 那接下來的這些課程 其實都要基於學校的願景還有學生的圖像 指的就是學生 希望培養給學生什麼樣的能力這方面來做 剛才我們閒聊的時候 其實秀娟老師很精彩的分享的他們那個師大附中校訂必修的情況 其實也許這一塊請秀娟老師來分享一下 我們學科中心現在在做的就是說 如何讓老師們能夠 因為108課綱強調的是核心素養 那剛才主持人有提到就是增能的部分 其實學科中心有安排了一些 比如說在素養能力上的增強 比如說 過去的半年來 我們做了ib課程的一些研習 然後我們做就是所謂的跨領域課程 然後我們以前更早的時候 我們是做 就是以課程設計來就是為主的那些研習 這都是增加老師 現場老師們他們的能力 老師先解釋一下IB課程 其實它就是國外一種認證 現在我們在上半年的時候 其實有台北市有間學校是奎山中學 他們就是有經過全校有經過IB認證的 其實簡單來說 就是他們的課程都是以核心 素養導向把所有學生的能力都應用到生活裡面去 讓那他們能夠走到真實生活去應用他們所學 這個是要經過一個認證嗎 學習討論工作坊的形式 對 國際上是很早就走這個路線 108課綱現在基本上就是延續這樣的精神 所以我們希望很多的老師有很多專業的群組社群 對不對 共同的一個互相的加油打氣增能的部分 也可以請三位老師來分享一下 筱婷老師秀娟老師幫我們解釋這個是校定課程的部分 其實我們現在 看課綱裡面 課程規劃跟以前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就是以前都是教育部規定哪些課你要上還有修 但是這學分裡面 我們有一部分叫校訂課程 校訂課程裡面它他當然有一些必修 所謂的必修 它大概是有4到8學分 各校可以自己決定 那這4-8學分裡面的校訂必修 就變成是各個學校自己跟據你的特色 然後那個宗旨、能力 然後呢就是你的設計你自己的學校 每一個學生都一定要修的課程 就跟你部訂必修不太一樣 這個校訂必修之外 還有其他的所謂的選修課喔 那就是名詞聽起來有點討厭 多元選修加深加廣 不相信選修的 但是我想就集中在談這個校訂課程裡面的校訂必修部分 也就是這4到8學分 那每一個學校對這一塊可能都會很緊張 因為這是以前沒有的 而且也不是教育部告訴你該怎麼做 你必須要想想我這個學校我希望怎麼樣來傳達我這個學校的特色跟精神 剛剛因為我們有 這樣的一個特色跟精神到底應該如何做 讓很多學校開始緊張的部分 我們喘口氣休息一會兒 聽聽音樂 然後呢我們再回到節目當中 再跟朋友分享 國際教育心動線 我們今天邀請到三位老師 遠從基隆 南至高雄 基隆市暖暖高中的王佩琪老師 高雄市左營高中的陳筱婷老師 陳老師同時是英文學科中心的執行秘書 還有台北市師大附中的林秀娟老師 真的很高興三位老師 從基隆到高雄來台北的錄音室 跟聽眾朋友來一起討論分享 在108課綱 我們談到這個英語素養導向的一個教學的時候 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很多的家長都覺得 到底要怎麼樣來認識108課綱呢 什麼是素養導向的課程 那我們家長應該做什麼樣的心理準備 那我們就讓第一現場的老師來跟大家分享 上一段秀娟老師特別有提到 這個校訂課程有4到8學分 就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可能有的老師會想說 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別擔心 看有這麼棒的老師 還有我們的學科中心 在旁邊做一個很棒的輔導 所以我們是不是能夠稍微舉個例子說明 是怎麼做喔 其實這談到校訂必修啊 這個如果要講的話可以講非常久 以我們學校來說 我們是一個團隊的發想 絕對不是一個人 因為我覺得 如果今天你要傳達出學校的精神 沒有每一個老師學生去參與的話 那就不叫做校本課程 我們學校一開始應該可以說到103年那時候 當時其實只是一個 大家在講特色課程應該怎麼開 我們學校應該有什麼樣的宗旨目的 從那時候開始 我們學校裡面就有各種特色課程 可是後來 我們這些特色課程呢 這個創作跟發想當中 我們突然想到 如果放在校本課程應該要怎麼辦 那當時我們的主任其實他就組了我們有個核心課程小組 這核心課程小組裡面 我們讓每一個成員都參與討論 然後當時他分的好幾個小組 大家每一個小組先想想看 如果今天你師大附中來看的話 我們覺得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應該具有的能力是什麼 那把這些能力大家都過討論之後 我們把它的交集放出來 成為我們學校裡面這個校定課程裡面的大宗旨跟大原則 能力指標放在裡面 比如說溝通能力 比如探究能力 合作能力 這些都是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活中應該要培養的能力 所以放在課程裡面當作中心主旨 然後呢 接下來我們要看課程到底要怎麼發展 那就會有一個團隊 不管是裡面有英文老師 有國文老師 有地理老師 有地科老師 還有我們還有生物老師 還有化學老師 這麼多科的老師 其實課綱本來說要跨領域 跨領域的概念喔 在這個校本課程裡面 的確是發揮到盡致 我們把各科的老師放進來之後 這些老師他們必須要共同的設計課程 還有共同的觀課 共同的議課 當然最重要的目的是說 當你在設計課程裡面的時候 你要把剛剛前面討論出來的這些中心主旨 核心能力 放在裡面 然後各個老師們發展課程之後 成為你的 課程每一週單元的進度 那這樣子出來的課程就不會是只有一個人的課程 還是大家都能夠共享 成為一個模組之後 把這些課程記錄留下來 這一個年度跑完之後 下一個年度不同的老師即使他是不同老師進來 他可以再用他的方式詮釋 但是他是有所本的 所以我們在106年的時候 已經跑過了一輪 現在107年的新開始 我們將會跑第二輪 我們期待是說 在每一輪在你修正改正去蕪存菁之後 留下來這個課程 可以成為108我們正式實施的時候 一個大家覺得真正代表附中精神 而且是一個可以端出來的很好的教材跟課程方案 那我們可不可以舉個例子 比方說 就在英語教學上的組織或架構 或主題式的方式 這個的部分請暖暖高中的佩琪老師舉一個貴校的例子嗎 在一個團隊討論過程當中 最近有一個課程 有一個醞釀 根據學生這幾年的就讀大學科系的一個選擇去分析 我們學校就是畢業的學生裡面 每一年平均多達26%的學生 他會選讀大學的財經類組科系 所以我在想說 我們針對孩子有這樣的需求 我們是不是可以在高中端就一個這樣的課程 因此我就提了一個主題叫做fintech 其實就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簡稱 叫做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 我們這樣說好了 就為了方便聽眾了解 就是個人理財這件事情 對於一個人未來的生活是最重要的議題 那我們是不是有些能力跟基礎的知識 我們要在高中跟大學階段就先幫他準備 所以如果也認同這樣的想法之後 我們想說在高中端的時候 孩子需要學些什麼 那這時候就有公民老師就會提說 基本的經濟概念很重要 所以要一些基本經濟概念 那要拉進來 第二 資訊老師就認為說 這樣很多的金融的 每天在處理的流程都是透過資訊的APP 所以如果能夠懂一點有關APP的概念也很重要 接著數學老師就進來說 要講到數字嗎 一定不能離開數學 所以會有些報表啊 或是有一些統計數字啊 那個人理財或是跟財經相關就可以進來 最後英文老師的角色 就是經濟一定是這個國際脈動的一環 那是不是可以就是說 有一些基本的跟金融相關的一些閱讀讀本可以進來 那有英文老師去帶你的孩子學習 所以這邊我們談到四個領域就是 公民 資訊 數學 以及英文 透過一個剛剛秀娟老師提的 就是老師在學校裡面這種集體討論 把課程聚焦 然後把能力具象化 那我們今天假設要研發一個是18週的課程 那這18週裡面 誰應該上什麼 怎麼幫助學生學習到我們設定的目標 那這個課程研發好之後 如果我把它放在加深加廣 那就是替未來他想要選讀財經類的學生 你可以在第六學期 也就是高三下學期可以先修這門課 那修了這門課跟他未來大學要學財經的相關的主修的時候 就會一個銜接的一個功能啊 如果我把這門課放在校定課程裡面 那就是我設定了只要讀暖暖高中的學生 或是某一間高中的學生 每個孩子畢業前都要學這個能力 那這也就是提供給家長一個想法 就是當你在為孩子選擇就讀什麼的高中職校的時候 那這個學校他們所訂定的一個校訂課程 他走了一個校本的特色 是不是您會覺得是你的孩子需要的 或是符合孩子的本身的特質能力的 所以這部分也可以提前讓要選擇就讀高中的家長們可以認識了解 各校都要找出他們的校本課程的特色 我們剛剛聽到是暖暖高中的特色 那師大附中的特色呢 其實校本課程的特色 以108課綱以後來我們就是多元選修 多元選修的前身就是我們剛剛說的那個特色課程 我們很早剛剛說了103年開始 其實就已經在試行 一年一年的增加 所以到現在為止 像我們現在的特色課程已經發展到了29 30門 29門的課這麼多 對 你看各科 不管是國文也好 英文也好 數學也好 物理也好 或者生物或者是歷史地理 你現在想到的一般我們知道自己學科 他開出來的課程其實是很多彩多姿的 我隨便講兩個 比如說國文課 想到國文這好像沒什麼意思 可是如果他開的課是有故事的人 有故事的人 大家想 這樣子的標題 你會想到它的內容是什麼 如果想數學 數學我們如果只有談數學似乎沒什麼意思 但是當它談的是數學研究與摺紙 就是另外一門 其實我們的特色課程發展出來 這些都是為了108課綱 正式實施的時候 所謂的多元選修做準備 因為多元選修它就是希望 學校裡面開的課如果是原來有20個班好了 你20個班要乘以1.2到1.5倍 所以說你變成可以開到30門 如果像現在我們現在有29門 這些都是為了108課綱正式實施的時候 大家我們先跑1輪跑兩輪 到時候課程本身一定是會比較成熟 請問跑了一輪兩輪我們的同學反應又是如何呢 我覺得說 學生們會見識到是原來課堂之內所學的 完全會超出我的預期 我們有很多的老師 他們都是會做移地教學 也就是說他的課不是只有這個教室 他們每隔幾週他會帶學生出去外面參觀也好 在學校內聽講座也有可能 但是他到學校外面 闖關跑堂 這些跟隔壁的學校合作都有的 比如說我們有一位老師是歷史老師 他的課程叫做台北學了沒 然後他就會帶學生跟淡江大學的華文中心合作 然後呢 他帶學生坐我們那個台北市的那個導覽公車觀光公車 那個公車然後跑台北市 介紹台北給外國人知道 像這種課程聽起來就會覺得 學生他真的不是只有在教室內才叫學習 他是可以到外面 而且其實他這種都是跨校的合作也可以做得到 跨領域又跨校 然後又跨到可能有跨縣市的 各種可能性都有 我們看到這樣的活化的教學 同學們一定是相當喜愛的 家長也是非常樂見 基隆談了 暖暖談了 師大附中高雄左營的特色課程也稍微為我們介紹一下 我們學校目前決定的特色課程 校訂必修來說是走地方學跟專題表達力的路線 那我們的設定是進入左營高中的同學 他應該要對左營地區跟從左營去看天下 然後能夠對 從自己在第二關懷開始做到就是國際 那另外一方面 我們覺得在未來的社會當中 表達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所以其實這兩門課程應該是全國很多學校共有的校訂必修 因為其實表達力課程它其實還有一個就是 全國的跨校的發表會 那這是我們學校目前發展的情況 那我想要補充的是 剛才兩位老師說的就是 那個多元選修的部分 或者是加深加廣的部分 其實剛開始對很多老師來說 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因為我們以前都有固定的教科書 也有非常明確的考試方向 所以我們其實只要照著那個走就好了 但是108課綱的出現 你看我們要在課程上做很大的改變 學分數因為現在部訂必修只有4個學分的情況之下 以前我們可能 我自己在學習的時候 上英文課 老師會給我們唱唱歌啦 然後做戲劇的表演 但是因為現在只有四個學分數 所以時間是很趕的 就要把這些不同的變化移到就是多元選修的部分 剛才佩琪老師說 三年級下學期就是因為他的學習歷程 還有他要跟大學端做連結 所以會開一些為了以後進大學的時候做準備的一些課程 所以這也是學科中心這一兩年來在扮演的角色 我們要怎麼樣提供給現場的老師一些力量 我們的種子教師研發的一些教案 就比如說 有老師因為我們做科展 那他科展有時候需要參加國際的 就是發表 那我們在英文選修方面 我們就會開製作科展的英文海報 比如說 我們迎合就是國際的議題 我們會做淨灘 怎麼樣就是少用吸管 然後配合國際的一些節慶 這都是我們學科中心目前在走的路線 我其實滿建議家長們 也許各科領綱大家可能太深入 但是我真的蠻建議現場的老師甚至於家長 去了解一下108課綱的總綱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改變其實是好的 那剛才主持人說 你聽我們講之後就這個熱血沸騰 其實老師也熱血沸騰 我真的覺得 其實108課綱讓學校真的都動了起來 真是太好 大家都期待這一點 有的老師非常有熱情 但可能因為政策制度或是一些綁手綁腳的事情 讓他很難發揮 那可是這樣108課綱給了大家很大寬廣的空間 可是也有的老師會認為應該怎麼做呢 那現場我們就有三位老師把他們豐富的經驗分享給所有聽眾朋友 最棒的是 我們的家長們都容易比較焦慮不安 就覺得這個要改 那個要改好多新的名詞都跑出來 那我們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讓更多的家長們安心 一起來關心108課綱 尤其今天我們談到的英文素養導向的一個教學 它的內容包含還有哪些呢 我們休息待會回到家中 國際教育心動線 非常高興今天能夠邀請到3位老師在節目中跟聽眾朋友分享 英語文素養導向的教學 邀請了來賓包含有基隆市暖暖高中的王佩琪老師 台北市師大附中的林秀娟老師 以及高雄市左營高中的陳筱婷老師 我們談到了英語文教學 在素養導向的一個前提之下 老師們都開始熱情的準備喔 那這樣的一個準備 總是有些原則 那我們是不是先請三位老師 跟聽眾朋友分享一下 素養導向的原則又是哪些 先請佩琪老師來跟大家說明一下 素養導向四個原則我們先簡單的說 第一個就是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 那也就是說 知識不應該就是單獨的一個成為上課的主體 同時間我們可能要有很多的技能 反覆練習讓學生熟練 那當然啊 知識技能最後一定要有一個態度 學生要能夠願意做會做 然後熱愛 第二個是指到情境脈絡化的學習 知識不應該只是一個真空的狀態 它背後其實會在我們的生活的各種情境當中 會促使我們把這一個相關的能力給展現出來 所以它一定是一個連續的狀態 而且是有一個特定的情境的 第三指的是學習方法與策略 簡單的說 如果我們今天是教孩子學習英文 同時當中其實就應該要引導他 不是只有學內容而已 而是說怎麼學 那就會牽扯到學習策略 那以及說 他的思考的模式能不能就是也被英文影響 學習怎麼樣用英文去思考 第四個最後 就是所有的學習最後一定都要結合一個活用實踐的表現 那也就是說他要一個實際的活動的展現 可能是一個performing Task可展現的一個任務 或者是一個我們設計好的一個學習的架構 讓學生能夠把所學發揮出來 這是四個素養導向的原則 聽起來原則好需要例子幫忙 幫助了解 秀娟老師可以舉例嗎 其實在國教院這一邊喔 他呢有在網路上公告了很多跟英文相關的這些教材模組等等 舉其中一個例子 這個例子的標題叫做Global Citizen in Taiwan 中文叫做世界公民在臺灣 所以這個課程它當然可以作為多元選修的模組 裡面的課程內容從他的Local開始 換句話說 他的大方向是我們要跟國際接軌 讓同學學生從本地出發 然後最後探討國際議題 這樣子的方向就可以看得出來 他其實有集合到的是個公民的素養 然後當然因為是從本地出發在本地 當然就台北來看 我們要從台北商貿的發展起源地大稻埕談起 那談他的商業談到他宗教談到了文化這一些部分的層面 那這一個部分其實跟地理跟歷史都有關係 所以你說起來看這樣的課程就知道 它的跨領域的模式 這個點從所謂的本地以大稻埕開始 我們怎麼樣帶學生 我們帶學生去先探索大稻埕這個各個層面的發展之後 我們希望他們從分組合作裡面去介紹大稻埕的某一方面 可能是宗教 可能是商業 可能是他的最新的文創業等等 那這一些學生他們必須要把當地的特色介紹給外國人看 所以我們還帶他們到大稻埕本地之後 請他們用英文講解給外國學生 當然需要老師們去做很多的協調 溝通的工作 可是他的任務就是要做一個小小外交官 這樣子的想法 然後呢 不但自己知道 還可以把它變成英文說給別人聽 那這是當然就是其中一個單元 最後呢 我們也把外國學生帶到課堂裡面 我們做了一個所謂的Global Forum 其實就是所謂的國際論壇 這些外國學生先談他可能是從歐洲來的 可能是從非洲來的 他也可能從亞洲、東南亞國來 這些他們到了課堂上先新簡短的介紹 他自己看到的他的國家、文化方面也好 或者是某一個重要的有趣的點 然後呢 我們的學生之前 我們也會請他們根據這個來者的地方 比如說 他是非洲他可能就要針對非洲的一個某一個國際議題 然後在課堂上呈現討論 所以我們發現說學生們上完這個課之後 其實他心裡會不管他英文講好或者不好 他可能程度上不見得讓你覺得哇流暢無比 但是他在這個學習的過程裡面 他的視野打開了 他不是只看到台灣 他其實看到的是國際各個地方發生的人事物 他以前從來不看國際新聞的 可能從現在開始有稍微留意一下 這原來是他生活裡面放眼天下 應該要做的事 以前根本不知道馬達阿斯加在哪裡 可能遇到一個肯亞的學生 以後可能就會好好的了解 所以情境真的是非常重要 讓學生實際的體會在其中 剛才秀娟老師也提到 跨領域 所以這樣子的孩子在進行了戶外或者是最後結果之前 其實應該是有很多的課程跟時間來幫助 其他的課程也做一個教學嗎 比方說歷史課公民課 是不是針對同樣的主題來做教學 其實以就課程來說 其實我們有跟一位歷史老師合作 我們請這位歷史老師到課堂裡面 把大稻埕的這些文化商業歷史的變革 用一個單元式的呈現跟同學們認識 但是因為我們這是英文的課程 所以我也必須要讓同學們做英文的工作 換句話說你認識 你的input可能是中文 但是你的output一定要是英文 這也是英文作為工具的一個最實際最實用的地方 因為你是要介紹給外國人知道 那透過英文當工具 我們也把英文的教學融入在裡面 好 我們舉個例子 聽眾朋友是不是更加了解呢 筱婷老師接觸到這麼多老師 而且是身為我們的這個學科中心執行秘書 任務也是龐大 非常重的 是不是把您的經驗跟聽眾朋友分享 而且同時您觀察到 我們的老師們在經過這樣的一個 不管是增能互動和交流的情況之下 老師的改變有沒有讓你感動的故事呢 我們最喜歡聽故事 其實108課綱讓每一科老師動起來 我們是英文學科中心 所以其實很想分享一下英文老師們的改變 放暑假大概都想說老師應該就是出國啦放假啦 但是其實我自己在刷我臉書的時候 我常常看到的是大家去哪裡研習大家去哪裡研習 像今天我來這邊錄音 但是其實在師大就有一場關於英文科的課程地圖的研習 那這個研習已經就是這是第二次進階版 學科中心基本上我們大概兩個禮拜都會有一個研習 因為在台北市應該是我們會有所謂的領域時間 星期一的話 台北市是星期一 那其他都是星期二 所以我們都會在星期二下午安排一些研習 像我們學科中心下星期一到四 在我們左營高中就有30幾位種子要齊聚 然後我們要連續進行四天的研習 這些都拋家棄子 然後住在高雄四天 然後從現場教學技巧的改變 然後包含因為我們說過教學的方式如果改變 考試就要改變 大考中心其實也開始在想說 怎麼樣出具有素養的試題 開始在推廣 所以我們學科中心也肩負就是怎麼樣做一些示例 給老師看何謂素養 所以8月24號我們也請老師還有秀蘭老師 就是講這一款 這些老師們真的我們只要我們的研習很多都秒殺 然後我們常常接到電話說 可不可以我就是不要研習時數 然後我們就是來聽這樣 太熱情吧 對不對 不用說我要參加啊 我相信在座這兩位老師有可能都是他們學校某個社群的主持人 因為我覺得老師們 現場的氣氛是有所改變 那當然還是會有一些老師會害怕 但是我覺得不管是學科中心和學校行政 因為我自己在學校也是擔任行政的角色 只要慢慢的 然後讓老師們知道 不變的是什麼 那在那個大範圍的不變之下 我們做一些調整 因為時代在改變 不可能只有學科知識 我們一定是要應用知識的能力 我覺得這樣子其實老師們慢慢會上軌道 我是很有信心的 聽到老師們在放假的時候 都還要拋家棄子參加各種研習 聽到研習好多 然候老師社群 專業社群也很多 老師同時參加各種工作坊 所以我們真的是看到這麼熱情的老師 想要把他們的教學的經驗跟更多的老師來分享 更多的家長更加的放心 其實評量的方式也在做一個調整 尤其因應108課綱 大考中心都希望的大家在未來的這個考試的命題 或者是教學上 能夠做些調整和改變 多多加強我們的閱讀理解 大量的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 還有要盡量多接觸生活中重要的多元議題 這些也都會融入到老師的教學 當中聽眾朋友一定覺得意猶未盡啊 接下來 我們應該怎麼辦 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 千萬不要擔心 因為三位老師還會在下次的節目當中 來跟聽眾朋友舉出更多的例子 幫助大家認識了解 同時要幫助大家 更感受到我們所有老師們的教學熱情 我們今天自己節目暫時打住
影音檔案播放路徑
-
mpd
-
m3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