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進階搜尋 領域學科: 領 域 請選擇領域別 學習階段 請選擇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請選擇學習內容 學習表現 請選擇學習表現 議 題: 請選擇議題 核心素養: 請選擇核心素養 年度期間: 請選擇年度期間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 請選擇年度期間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製作單位: 請選擇製作單位 本院 其他 搜尋方式: 精確 模糊 註冊 / 登入 服務導覽
影片標題掌中女神龍:江賜美 影片說明 江賜美老師是臺灣第一位掌中戲女舵手,在過去以男性為主的掌中戲界中,她靠著苦學方式闖出了一片天。也因為受到江賜美對掌中戲熱情的影響,一家三代都致力於掌中戲的演出和宣揚。希望透過主角苦學的過程,傳達出性別平等觀念。 觀看次數:1,774 滿意度調查 讚 0 收藏 檢舉 影片下載 下載影片後設資料 × 本影片完整講稿掌中女神龍:江賜美 舞臺下的觀眾不論老少 各個聚精會神 因為這小小舞臺上的偶劇和聲調 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哈哈哈哈 最出名就是我 虎仔坑 陳判 而這幕後的操偶手 就是布袋戲界中 有戲海女神龍封號的江賜美老師 十年寒窗勤讀書 一舉成名天下知 民國22年出生的江賜美老師 別看她81歲的高齡 不論是掌上功夫或是口白 都依舊是寶刀未老 現在要下臺 登登滴啦啦 登登登滴噠啦 談到布袋戲掌上功夫 江賜美老師細細說來 不過剛開始接觸布袋戲的時候 江賜美老師是極度排斥 第一衰 打鼓吹喇叭 以前的人認為這些是下九流的工作 那個時候沒有女生演出布袋戲 再說 聽人家說 沒子嗣 養子去學戲 所以我為什麼要去學戲 我父親就說已經答應別人了 欠人手 不去不行 但是那個時候的布袋戲 只有男性參與演出 所以也沒有師傅願意傳授技藝給女性 因此江賜美也只能靠著苦練來增進技巧 回來的時候 我就用以前那種長板凳 我就坐在下面 雙手放在長板凳上面 長板凳高度跟我的眼睛一樣高 然後用母親以前用的鏡子 面對鏡子 然後自己學 看看這樣拿的時候 戲偶漂不漂亮 就這樣一直苦練 加上我以前的記憶力很好 比如現在這個人的口白說些什麼 我只要聽一遍 就全部記住不會有錯 靠著到處觀摩和勤奮自學 江賜美17歲的時候 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頭手 也在以男性為主的布袋戲界中 打響了名號 我們布袋戲頭手就是說 她就是主演的人 就是講口白的 就是主演的人 就叫做頭手 跟我們打鼓一樣 你頭手鼓就是指揮整個樂團 文武場都是頭手鼓那個人在指揮的 那個時候觀眾發現有女性都很驚訝 布袋戲有女生參加演出 還會唱歌 臺下的觀眾就很高興啊 也會賞錢給我 但隨著黑白電視的出現 布袋戲劇團 也逐漸失去舞臺 江賜美老師說 曾經窮到只能吃薑母炒鹽巴過日子 將薑母拌鹽炒一炒 配稀飯這樣吃 不只布袋戲 連歌仔戲也沒人看啊 大家都看電視 沒人要看歌仔戲 因為看戲要錢 從未放棄對布袋戲熱情的江賜美 35歲那年 決定和家人定居在臺北縣(今新北市) 也為布袋戲劇團 另起爐灶 成立 真快樂掌中劇團 並代表臺北縣(今新北市) 參加地方戲曲掌中劇比賽 榮獲優等獎 也獲得許多觀眾的喜愛 像布袋戲 站著3小時 連上廁所都不行 只要戲演完 我就要躲起來 馬上離開 躲到廁所 因為很多人都想要看我 想跟我說話 可是我演完之後嘴巴也酸了 丹田也沒力了 我覺得我母親堅持走這條路 應該是說 她有認真去學布袋戲 學了之後她覺得 觀眾看起來就覺得 不會輸給男生 所以造成她對這個行業 她會更執著更認真 就是覺得我做出來的戲 也不輸給男生啊 觀眾也很多呀 也受到很多人的肯定 所以她也覺得男生女生都一樣啊 一場布袋戲的演出 從開演前的準備工作 到演出後的收拾 都需要極大的體力支撐 但也因為母親江賜美的影響 讓柯加財跟隨母親的腳步 投入於布袋戲的傳承工作 那時候我心想 布袋戲應該也只到我母親這一輩就可以了 所以也想自己創業 所以我也有開工廠 但是後來覺得母親年紀越來越大 以前可以請臨時雇員 但後來也很難請到人 也沒有辦法聘請固定人員 或是全職師傅 或是比較熟悉布袋戲的師傅 所以我才想說還是必須回來幫忙 儘管希望孩子可以隨著自己的興趣發展 但對於劇團有了接班人 布袋戲文化有了傳承 江賜美的心裡其實充滿歡喜 那個時候沒想那麼多 想說我做戲這麼慘 何必再讓兒子下去做 就這些孩子畢業後 發覺其實布袋戲也很好 所以他們才接下去做 傳統文化有了接班人 江賜美老師於是在60歲那年宣布退休 直到1997年 應布袋戲團 西田社 多次邀請 為了宣揚布袋戲文化 江賜美才答應復出 我的想法是 布袋戲文化傳承 一定要加強 以個人的智慧加強傳承 一代傳一代 打不到 打不到 打不到... 而從小跟著阿嬤江賜美 父親柯加財四處演出的柯世宏和柯世華 也實現了阿嬤江賜美的願望 也因為從小你說耳濡目染嗎 還是就是在這個環境當中 所以很自然而然的就覺得說 演布袋戲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當我們的年輕學子 接觸多了自己的文化 那他才會了解自己有什麼東西 所以那時候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 我非常驕傲的是 我來自臺灣 因為我們會的東西 是他們白人所不會的 小小的一個布袋戲 它可以呈現喜怒哀樂 而且你看你 布袋戲你跟西洋的偶戲來比 它的細膩度會更細 例如說你 小旦也會梳頭髮 那小生也會開扇子 他的每個動作都很細膩 都比西洋的一些偶戲更細膩 更美這樣子 多美麗的玫瑰花 多可愛的玫瑰花 柯世宏和柯世華攜手加入劇團之後 也結合了現代藝術 讓布袋戲有了不同的演出面貌 吸引了許多觀眾的喜愛 也因為之前在臺藝讀的是應媒 所以說就會接觸到影像跟動畫的部分 那我就覺得說 那可不可以把影像跟動畫結合在一起 那或者是跟布袋戲結合在一起 那所以說那時候我們就曾經做過一齣戲 就是像陳三五娘 陳三五娘是歌仔戲或梨園戲 但是很少人用布袋戲來演 那我們就用布袋戲來演個陳三五娘 那後面的背景我都會覺得說 那我們想像一下 在全黑的舞臺上面 有一輪月亮 這輪月亮慢慢升起慢慢升起... 後來月亮愈來愈小 愈來愈小⋯ 後來把街景帶出來 燈光亮 布袋戲進來 那是不是變得很漂亮 那這其實都是主要就是讓 現在的小朋友或是年輕人可以了解到說 原來我的布袋戲 不只停留在史艷文的時代 江賜美老師用精湛的手藝 在以男性為主的布袋戲界中 闖出了一片天 現在的她 雖然年事已高 但她仍然和兒子 孫子們 共同打造布袋戲文化的新世界 演戲的快樂 看戲的快樂 我們就是真快樂 布袋戲的教育意義很好 教人好 他會好 也可以教大家有同情心 平常講可能他不會聽 但布袋戲他會看 這也是很好的事情 行行出狀元 布袋戲就是這樣 傳統文化融入創新表現 珍愛臺灣地方文化 江賜美 閱讀完整講稿 關於 分享 製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 類型 影片 製作年份 2014 關鍵字 / 詞 名人講堂,江賜美,掌中戲,布袋戲,地方文化,傳統藝術 授權方式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instagram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社群 本篇影片資源網址 上一則 下一則 回列表頁 × 檢舉原因: × 影音檔案播放路徑 mpd 播放路徑1 m3u8 播放路徑2 會員專屬功能 × 請先登入會員,方能使用該功能 登入愛學網簡單快速,愛學網提供豐富教學影片資源,會員登入後有課程地圖、虛擬教室、收藏教學影片、下載教學影片、下載教學手冊...等,提供老師及學生更多更完整的教學功能。
影片標題掌中女神龍:江賜美 影片說明 江賜美老師是臺灣第一位掌中戲女舵手,在過去以男性為主的掌中戲界中,她靠著苦學方式闖出了一片天。也因為受到江賜美對掌中戲熱情的影響,一家三代都致力於掌中戲的演出和宣揚。希望透過主角苦學的過程,傳達出性別平等觀念。 觀看次數:1,774 滿意度調查 讚 0 收藏 檢舉 影片下載 下載影片後設資料 × 本影片完整講稿掌中女神龍:江賜美 舞臺下的觀眾不論老少 各個聚精會神 因為這小小舞臺上的偶劇和聲調 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哈哈哈哈 最出名就是我 虎仔坑 陳判 而這幕後的操偶手 就是布袋戲界中 有戲海女神龍封號的江賜美老師 十年寒窗勤讀書 一舉成名天下知 民國22年出生的江賜美老師 別看她81歲的高齡 不論是掌上功夫或是口白 都依舊是寶刀未老 現在要下臺 登登滴啦啦 登登登滴噠啦 談到布袋戲掌上功夫 江賜美老師細細說來 不過剛開始接觸布袋戲的時候 江賜美老師是極度排斥 第一衰 打鼓吹喇叭 以前的人認為這些是下九流的工作 那個時候沒有女生演出布袋戲 再說 聽人家說 沒子嗣 養子去學戲 所以我為什麼要去學戲 我父親就說已經答應別人了 欠人手 不去不行 但是那個時候的布袋戲 只有男性參與演出 所以也沒有師傅願意傳授技藝給女性 因此江賜美也只能靠著苦練來增進技巧 回來的時候 我就用以前那種長板凳 我就坐在下面 雙手放在長板凳上面 長板凳高度跟我的眼睛一樣高 然後用母親以前用的鏡子 面對鏡子 然後自己學 看看這樣拿的時候 戲偶漂不漂亮 就這樣一直苦練 加上我以前的記憶力很好 比如現在這個人的口白說些什麼 我只要聽一遍 就全部記住不會有錯 靠著到處觀摩和勤奮自學 江賜美17歲的時候 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頭手 也在以男性為主的布袋戲界中 打響了名號 我們布袋戲頭手就是說 她就是主演的人 就是講口白的 就是主演的人 就叫做頭手 跟我們打鼓一樣 你頭手鼓就是指揮整個樂團 文武場都是頭手鼓那個人在指揮的 那個時候觀眾發現有女性都很驚訝 布袋戲有女生參加演出 還會唱歌 臺下的觀眾就很高興啊 也會賞錢給我 但隨著黑白電視的出現 布袋戲劇團 也逐漸失去舞臺 江賜美老師說 曾經窮到只能吃薑母炒鹽巴過日子 將薑母拌鹽炒一炒 配稀飯這樣吃 不只布袋戲 連歌仔戲也沒人看啊 大家都看電視 沒人要看歌仔戲 因為看戲要錢 從未放棄對布袋戲熱情的江賜美 35歲那年 決定和家人定居在臺北縣(今新北市) 也為布袋戲劇團 另起爐灶 成立 真快樂掌中劇團 並代表臺北縣(今新北市) 參加地方戲曲掌中劇比賽 榮獲優等獎 也獲得許多觀眾的喜愛 像布袋戲 站著3小時 連上廁所都不行 只要戲演完 我就要躲起來 馬上離開 躲到廁所 因為很多人都想要看我 想跟我說話 可是我演完之後嘴巴也酸了 丹田也沒力了 我覺得我母親堅持走這條路 應該是說 她有認真去學布袋戲 學了之後她覺得 觀眾看起來就覺得 不會輸給男生 所以造成她對這個行業 她會更執著更認真 就是覺得我做出來的戲 也不輸給男生啊 觀眾也很多呀 也受到很多人的肯定 所以她也覺得男生女生都一樣啊 一場布袋戲的演出 從開演前的準備工作 到演出後的收拾 都需要極大的體力支撐 但也因為母親江賜美的影響 讓柯加財跟隨母親的腳步 投入於布袋戲的傳承工作 那時候我心想 布袋戲應該也只到我母親這一輩就可以了 所以也想自己創業 所以我也有開工廠 但是後來覺得母親年紀越來越大 以前可以請臨時雇員 但後來也很難請到人 也沒有辦法聘請固定人員 或是全職師傅 或是比較熟悉布袋戲的師傅 所以我才想說還是必須回來幫忙 儘管希望孩子可以隨著自己的興趣發展 但對於劇團有了接班人 布袋戲文化有了傳承 江賜美的心裡其實充滿歡喜 那個時候沒想那麼多 想說我做戲這麼慘 何必再讓兒子下去做 就這些孩子畢業後 發覺其實布袋戲也很好 所以他們才接下去做 傳統文化有了接班人 江賜美老師於是在60歲那年宣布退休 直到1997年 應布袋戲團 西田社 多次邀請 為了宣揚布袋戲文化 江賜美才答應復出 我的想法是 布袋戲文化傳承 一定要加強 以個人的智慧加強傳承 一代傳一代 打不到 打不到 打不到... 而從小跟著阿嬤江賜美 父親柯加財四處演出的柯世宏和柯世華 也實現了阿嬤江賜美的願望 也因為從小你說耳濡目染嗎 還是就是在這個環境當中 所以很自然而然的就覺得說 演布袋戲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當我們的年輕學子 接觸多了自己的文化 那他才會了解自己有什麼東西 所以那時候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 我非常驕傲的是 我來自臺灣 因為我們會的東西 是他們白人所不會的 小小的一個布袋戲 它可以呈現喜怒哀樂 而且你看你 布袋戲你跟西洋的偶戲來比 它的細膩度會更細 例如說你 小旦也會梳頭髮 那小生也會開扇子 他的每個動作都很細膩 都比西洋的一些偶戲更細膩 更美這樣子 多美麗的玫瑰花 多可愛的玫瑰花 柯世宏和柯世華攜手加入劇團之後 也結合了現代藝術 讓布袋戲有了不同的演出面貌 吸引了許多觀眾的喜愛 也因為之前在臺藝讀的是應媒 所以說就會接觸到影像跟動畫的部分 那我就覺得說 那可不可以把影像跟動畫結合在一起 那或者是跟布袋戲結合在一起 那所以說那時候我們就曾經做過一齣戲 就是像陳三五娘 陳三五娘是歌仔戲或梨園戲 但是很少人用布袋戲來演 那我們就用布袋戲來演個陳三五娘 那後面的背景我都會覺得說 那我們想像一下 在全黑的舞臺上面 有一輪月亮 這輪月亮慢慢升起慢慢升起... 後來月亮愈來愈小 愈來愈小⋯ 後來把街景帶出來 燈光亮 布袋戲進來 那是不是變得很漂亮 那這其實都是主要就是讓 現在的小朋友或是年輕人可以了解到說 原來我的布袋戲 不只停留在史艷文的時代 江賜美老師用精湛的手藝 在以男性為主的布袋戲界中 闖出了一片天 現在的她 雖然年事已高 但她仍然和兒子 孫子們 共同打造布袋戲文化的新世界 演戲的快樂 看戲的快樂 我們就是真快樂 布袋戲的教育意義很好 教人好 他會好 也可以教大家有同情心 平常講可能他不會聽 但布袋戲他會看 這也是很好的事情 行行出狀元 布袋戲就是這樣 傳統文化融入創新表現 珍愛臺灣地方文化 江賜美 閱讀完整講稿 關於 分享 製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 類型 影片 製作年份 2014 關鍵字 / 詞 名人講堂,江賜美,掌中戲,布袋戲,地方文化,傳統藝術 授權方式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instagram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社群 本篇影片資源網址 上一則 下一則 回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