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進階搜尋 領域學科: 領 域 請選擇領域別 語文領域-國語文語文領域-英語文語文領域-本土語文(閩南語文)語文領域-本土語文(客家語文)數學領域自然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綜合活動領域科技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社會領域本土語(閩東語)本土語(原住民族語)新住民族語臺灣手語請選擇領域別請選擇領域別語文領域-國語文語文領域-英語文語文領域-本土語文(閩南語文)語文領域-本土語文(客家語文)數學領域自然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綜合活動領域科技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社會領域本土語(閩東語)本土語(原住民族語)新住民族語臺灣手語 學習階段 請選擇學習階段 請選擇學習階段請選擇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請選擇學習內容 請選擇學習內容請選擇學習內容 學習表現 請選擇學習表現 請選擇學習表現請選擇學習表現 議 題: 請選擇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能源教育家庭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資訊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閱讀素養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請選擇議題請選擇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能源教育家庭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資訊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閱讀素養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核心素養: 請選擇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請選擇核心素養請選擇核心素養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年度期間: 請選擇年度期間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 請選擇年度期間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製作單位: 請選擇製作單位 本院 其他 請選擇製作單位請選擇製作單位本院其他 搜尋方式: 精確 模糊 註冊 / 登入 服務導覽
影片標題台灣教育人物誌IV-梁實秋 影片說明 提要:本傳略圖書及DVD光碟精選董作賓、曾虛白、錢穆、薩孟武、張金鑑、梁實秋、潘貫、林朝棨、張漢裕、賈馥茗等教育領域中頂尖學者的教育理念;另收錄捨身救人的林靖娟,以及為盡教師本分而犧牲生命的張箭、鄧玉瑛等教師,其義勇捨身的教育愛,供後人紀念。 影片章節 選擇影片章節播放 第一段,在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奠定紮實英文能力 第二段,致力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 第三段,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出版雅舍小品 第四段,編遠東英文讀本,推廣臺灣英語教育 第五段,晚年著作英國文學史與英國文學選 第六段,梁實秋大事紀 滿意度調查 收藏 檢舉 影片下載 下載影片後設資料 × 本影片完整講稿台灣教育人物誌IV-梁實秋 梁實秋 1903年出生於北京 1915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 課程大多以英語講授 為梁先生的英文能力 奠下紮實基礎 立志主修英美文學 他受的這個清華八年 以及以後在美國有三年多的教育 使他對英語文就有一種非常 一種深入的了解 1919年五四運動發生 梁先生開始接受 民主自由思想之洗禮 梁先生自大學時期即從事寫作 1920年於清華周刊 發表第一篇翻譯小說 藥商的妻 之後還擔任該週刊之文藝編輯 1923年自清華畢業赴美 起初他崇尚浪漫主義 而發表不少散文詩作 例如於晨報發表的 荷花池畔 他在哈佛大學研讀時 受新人文主義者白璧德的影響 從浪漫思維轉向人文理性 1926年梁先生獲哈佛大學英文系 哲學博士學位後返國 於南京東南大學任教 自此展開長達四十年的教學生涯 梁先生以前在北京大學 教英國文學史的時候 是用中文講授的 目的是讓學生對英國文學史有 清晰明確的認識 並同時讓外系的學生方便修習 1927年到1935年間 梁先生擔任多份報紙副刊編輯 創辦自由評論雜誌 並在徐志摩 葉公超 與胡適共同創辦的新月社投稿 梁實秋先生他寫了很多 文學批評方面的 包括跟魯迅打筆戰 他就主張文學是沒有階級性的 梁先生曾因一篇批評盧梭的文章 和魯迅有過激烈的論戰 但他實踐伏爾泰的名言 我不贊成你的看法 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由此可看出梁先生的氣度 在胡適的鼓勵下 梁先生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 他決定一年翻譯兩部 但是由於以後抗戰開始了以後 就比較擱下來了 1949年梁先生來臺後 重拾翻譯工作 終於在1970年 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翻譯 成為國人研究莎翁文學 領略莎翁文采的最佳書籍 總共37本加3本的詩集 合計40本整套的 莎士比亞的一個全集翻譯出來 這一本莎士比亞的出版 有好幾個重大的意義 第一個 這是由一個人獨立翻譯完成的 總共花了38年的時間才完成 這一個毅力 才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個人人生中有幾個30年 他願意花38年的時間 梁先生所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 內容忠於原文 為幫助讀者閱讀理解 加入許多註釋 在每一齣戲前加上序言 對該戲的版本 年代 故事來源及意義均有說明 那個師範大學三年級的時候 曾經給他上過莎士比亞的課 那他一年一個學年只教一個劇本 那非常的詳盡 大家在做莎士比亞研究的時候 手邊一定有一套莎士比亞的這個 梁實秋 梁先生的莎士比亞全集 這個翻譯給我們這個研究者 提供很好的一個參考的一個資料 除了翻譯文學 梁先生的創作也深受好評 1949年出版的雅舍小品 即為一例 雅舍小品共有四集 所謂雅舍就是梁先生的居室 他將日常生活的瑣事及觀察 以幽默風趣的文字呈現 妙筆橫生 是膾炙人口的暢銷佳作 梁先生來臺後 先擔任國立編譯館代理館長 1949年擔任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英語學系 教授兼主任 1955年擔任省立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創立英語教學中心 1956年成立國語教學中心 教授外籍人士華語文 他編了一系列的遠東英文的讀本 在臺灣那個草創的時代 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樣的教科書 學英文沒有什麼樣的這個管道 那梁先生是一個大學者 他願意花他寶貴的時間 做這最基礎的工作 形成一股閱讀英文的一個風氣 對當時臺灣英語教育的推廣 有非常大的貢獻 1966年梁先生從教職退休 晚年利用七年時間撰寫 百萬字著作英國文學史 及一百二十萬字著作英國文學選 奠定臺灣英國文學的基礎 梁先生晚年著作英國文學史 與英國文學選 那麼主要的是讓學生對英國文學 更加的了解 這兩本書一樣 是在對當時外文 外文學界的同學 起一個很大的幫助 在閱讀英國文學原文的時候 不懂的地方的時候 就回過頭來探查看梁先生的這個翻譯 還有他對文學史的詮釋 梁先生一生有三大成就 第一是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 其出版的散文 小品 雜文選 多達20多種 第二是編纂英漢詞典 編寫30多種英漢字典 辭典 及英文教科書 對英文教育貢獻極大 第三是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這也是耗時最長 用心最多的一項工程 梁先生是國內英國文學權威 在英文教育領域 扮演領航者的角色 閱讀完整講稿 關於 分享 製作者 國立教育資料館 類型 影片 製作年份 2009 關鍵字 / 詞 社會教育,歷史文化教育,臺灣教育,教育人物,地質,甲古文,幼兒教育,語文學 授權方式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instagram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社群 本篇影片資源網址 上一則 下一則 回列表頁 × 檢舉原因: × 影音檔案播放路徑 mpd 播放路徑1 m3u8 播放路徑2 會員專屬功能 × 請先登入會員,方能使用該功能 登入愛學網簡單快速,愛學網提供豐富教學影片資源,會員登入後有課程地圖、虛擬教室、收藏教學影片、下載教學影片、下載教學手冊...等,提供老師及學生更多更完整的教學功能。
影片標題台灣教育人物誌IV-梁實秋 影片說明 提要:本傳略圖書及DVD光碟精選董作賓、曾虛白、錢穆、薩孟武、張金鑑、梁實秋、潘貫、林朝棨、張漢裕、賈馥茗等教育領域中頂尖學者的教育理念;另收錄捨身救人的林靖娟,以及為盡教師本分而犧牲生命的張箭、鄧玉瑛等教師,其義勇捨身的教育愛,供後人紀念。 影片章節 選擇影片章節播放 第一段,在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奠定紮實英文能力 第二段,致力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 第三段,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出版雅舍小品 第四段,編遠東英文讀本,推廣臺灣英語教育 第五段,晚年著作英國文學史與英國文學選 第六段,梁實秋大事紀 滿意度調查 收藏 檢舉 影片下載 下載影片後設資料 × 本影片完整講稿台灣教育人物誌IV-梁實秋 梁實秋 1903年出生於北京 1915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 課程大多以英語講授 為梁先生的英文能力 奠下紮實基礎 立志主修英美文學 他受的這個清華八年 以及以後在美國有三年多的教育 使他對英語文就有一種非常 一種深入的了解 1919年五四運動發生 梁先生開始接受 民主自由思想之洗禮 梁先生自大學時期即從事寫作 1920年於清華周刊 發表第一篇翻譯小說 藥商的妻 之後還擔任該週刊之文藝編輯 1923年自清華畢業赴美 起初他崇尚浪漫主義 而發表不少散文詩作 例如於晨報發表的 荷花池畔 他在哈佛大學研讀時 受新人文主義者白璧德的影響 從浪漫思維轉向人文理性 1926年梁先生獲哈佛大學英文系 哲學博士學位後返國 於南京東南大學任教 自此展開長達四十年的教學生涯 梁先生以前在北京大學 教英國文學史的時候 是用中文講授的 目的是讓學生對英國文學史有 清晰明確的認識 並同時讓外系的學生方便修習 1927年到1935年間 梁先生擔任多份報紙副刊編輯 創辦自由評論雜誌 並在徐志摩 葉公超 與胡適共同創辦的新月社投稿 梁實秋先生他寫了很多 文學批評方面的 包括跟魯迅打筆戰 他就主張文學是沒有階級性的 梁先生曾因一篇批評盧梭的文章 和魯迅有過激烈的論戰 但他實踐伏爾泰的名言 我不贊成你的看法 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由此可看出梁先生的氣度 在胡適的鼓勵下 梁先生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 他決定一年翻譯兩部 但是由於以後抗戰開始了以後 就比較擱下來了 1949年梁先生來臺後 重拾翻譯工作 終於在1970年 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翻譯 成為國人研究莎翁文學 領略莎翁文采的最佳書籍 總共37本加3本的詩集 合計40本整套的 莎士比亞的一個全集翻譯出來 這一本莎士比亞的出版 有好幾個重大的意義 第一個 這是由一個人獨立翻譯完成的 總共花了38年的時間才完成 這一個毅力 才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個人人生中有幾個30年 他願意花38年的時間 梁先生所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 內容忠於原文 為幫助讀者閱讀理解 加入許多註釋 在每一齣戲前加上序言 對該戲的版本 年代 故事來源及意義均有說明 那個師範大學三年級的時候 曾經給他上過莎士比亞的課 那他一年一個學年只教一個劇本 那非常的詳盡 大家在做莎士比亞研究的時候 手邊一定有一套莎士比亞的這個 梁實秋 梁先生的莎士比亞全集 這個翻譯給我們這個研究者 提供很好的一個參考的一個資料 除了翻譯文學 梁先生的創作也深受好評 1949年出版的雅舍小品 即為一例 雅舍小品共有四集 所謂雅舍就是梁先生的居室 他將日常生活的瑣事及觀察 以幽默風趣的文字呈現 妙筆橫生 是膾炙人口的暢銷佳作 梁先生來臺後 先擔任國立編譯館代理館長 1949年擔任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英語學系 教授兼主任 1955年擔任省立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創立英語教學中心 1956年成立國語教學中心 教授外籍人士華語文 他編了一系列的遠東英文的讀本 在臺灣那個草創的時代 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樣的教科書 學英文沒有什麼樣的這個管道 那梁先生是一個大學者 他願意花他寶貴的時間 做這最基礎的工作 形成一股閱讀英文的一個風氣 對當時臺灣英語教育的推廣 有非常大的貢獻 1966年梁先生從教職退休 晚年利用七年時間撰寫 百萬字著作英國文學史 及一百二十萬字著作英國文學選 奠定臺灣英國文學的基礎 梁先生晚年著作英國文學史 與英國文學選 那麼主要的是讓學生對英國文學 更加的了解 這兩本書一樣 是在對當時外文 外文學界的同學 起一個很大的幫助 在閱讀英國文學原文的時候 不懂的地方的時候 就回過頭來探查看梁先生的這個翻譯 還有他對文學史的詮釋 梁先生一生有三大成就 第一是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 其出版的散文 小品 雜文選 多達20多種 第二是編纂英漢詞典 編寫30多種英漢字典 辭典 及英文教科書 對英文教育貢獻極大 第三是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這也是耗時最長 用心最多的一項工程 梁先生是國內英國文學權威 在英文教育領域 扮演領航者的角色 閱讀完整講稿 關於 分享 製作者 國立教育資料館 類型 影片 製作年份 2009 關鍵字 / 詞 社會教育,歷史文化教育,臺灣教育,教育人物,地質,甲古文,幼兒教育,語文學 授權方式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instagram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社群 本篇影片資源網址 上一則 下一則 回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