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看見臺灣人物中的不平凡:愛心阿嬤-陳樹菊
她的世界很小
付出的愛心卻很大
我們台灣愛心菜販陳樹菊
赴美參加時代雜誌
年度百大人物的晚宴
接受表揚走紅地毯時
她特別在胸口別上國旗徽章
還驕傲的說
我代表所有台灣人而來
而心裡
其實她最想趕快回家
繼續賣菜 繼續捐錢
午後的台東中央市場在早市人潮散去後
不管是賣肉 賣雞 賣南北貨的
全都打烊休息去了
空蕩蕩的菜市場只剩一盞日光燈
照著一方菜攤
這就是陳樹菊的攤子
樹菊阿嬤每日凌晨三 四點出門批菜
一個人守著菜攤直到晚上六 七點
其他的菜販常戲稱封她市仔長
因為她總是市場裡最早來
最晚走的
長期賣菜的辛勞
已經讓她的手指
及雙腳嚴重變形
天天靠止痛藥 感冒糖漿支撐
愛她的人也都勸她
這樣不行
但她總是一句 習慣了
已經六十歲的樹菊阿嬤
側身在陰暗的菜場裡
守著她的小天地
也就是當年父親留給她的
員金蔬菜攤子
二十年來
所有捐出過的錢
幫助過小學 育幼院 貧童
共約新臺幣一千萬元
全都是由這菜攤
一把三十
三把五十的蠅頭小利累積而來
賺小錢 捐大錢
陳樹菊驚人的慷慨 為她贏來全球矚目
為了要到美國領獎
在臺東中央市場擺攤賣菜的樹菊阿嬤
難得休假
旁邊的攤販知道市場出了個
世界有名的大人物
默默行善不欲人知
連生病都捨不得休假的她
竟然捐了這麼多錢
覺得能跟陳樹菊在同一個市場工作
也感到很光榮
過去幫助陳樹菊的人是
當初的一些作為在陳樹菊陳大姐的腦海裡面
有深藏的這個種子
所以從這樣的事情可以看到
善的影響基本上是無遠弗屆的
它基本上 它可以放很久
陳樹菊可能等幾十年後 才把這個種子讓它發芽
那對我們學校來說 對教育的來說就是
教育現場的老師或是學生甚至教育工作者
教育行政機關
都應該從這個角度
去得到一個很好的品德教育的一個啟示
我們希望就是說
都鼓勵孩子
然後不管你國際教育也好
或者是道德教育也好
都要關心到這一塊 這是很重要的
就是說
即使連一個陳樹菊 她不是一個身份非常顯赫的人
或非常有錢的大企業家
她都能夠做一些事情
那我覺得任何人都能做過一件事情
可見得當年的黃順忠老師跟當初幫助她的
所有的仁愛國小的這些師長學生們
也發揮了這個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是我覺得很重要的
第二個就是說
我還是必須強調
行善本身它不是一時的衝動
它是一個長久的習性跟習慣
那長久的習性跟習慣
就是以陳樹菊陳大姐來說
她也不是一時興起的
或者是說她太有錢那她錢用不完
她必須要這樣做
事實上那是一個她的
她的一個她個人的一個心路歷程
也是代表她一個思維
其實更代表她一種思想跟價值觀
那這個在我們教育的意義就是說
我們其實要告訴每一個人
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做任何事
不一定像陳樹菊這樣子去賣菜
那也不一定可以捐這麼多錢或成立一個圖書館
但是我覺得每一個人都
基本有這樣子的一個能力可以來做
她這個人真的就很平實啊
就跟那個一般我們跟她接觸
他就是一個很踏實的人
那她平常就是
一直念茲在茲就是她賣菜
然後再來就是行善
那就是我覺得我最欣賞她的
就是她就是很踏實的
她也不求名不求利
其實在我這邊 我做行政的協助她
其實有很多的媒體要來訪問她啦
或者甚至就是說合作啦 廠商
那些她都是婉拒
她就是 她現在做的只是覺得說
有沒有利益眾生
如果有的話 她才會去做
如果沒有的話 她就會婉拒掉
1951年出生
國小畢業那年母親驟逝
他一肩扛起照顧5個弟弟妹妹的責任
為了家計
她放棄繼續升學
和父親在臺東中央市場擺攤賣菜
她是市場裡年紀最小的菜販
從開始賣菜以來
她將累積近千萬的所得
全數捐贈出去
幫助兒童及孤兒 蓋圖書館
除了她自己曾經歷過貧困的切身之痛
更因為她認為
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生命最好的方式
就是完成我想要完成的事
然後在工作中倒下來
今年60歲的陳樹菊說
她會一直賣菜捐款
直到身體不能再做為止
各位小朋友好
今天你們在讀書
希望你們好好努力讀書
因為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
給你們讀書
希望你們好好用功讀書
樹菊阿嬤說
人生的道理很好想 很簡單
一件事做下去
如果你很鬱卒 那就是做錯了
如果晚上很好睡 就是做對了
其他別人說什麼 都不重要
樹菊阿嬤很知足
這輩子她過自己的日子
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夠本了
樹菊阿嬤默默行善的故事
也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平凡人物的不平凡